2)第179章 失道者寡助_晚明之我若为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估量,朝廷缺粮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山陕,但不论怎样,崇祯皇帝总算能松一口气了。

  有了这第一茬的产量,待明年开春不用朝廷才敦促,两地的百姓自然都会主动去种植,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下,曹化淳以专访的形式对山陕种植土豆番薯的具体情况做了专访,并刊印到报纸中,用以向全国各地推广,这简直比官府的效率高太多了。

  “告诉郑芝龙,蜀王的事儿不是首要的事儿,他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给朕造船和给朝廷运粮食,不论是商船还是战船,都要给朕开足了马力去造。”崇祯皇帝对杨嗣昌道。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郑芝龙最大的利用价值还是他在海洋里的力量,趁着还有时间,崇祯皇帝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这支水师为班底,快速复刻出另外一支、甚至两支水师以及贸易船队。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有些不放心,当即命令王承恩去玉泉山找宋应星,让他选些机灵点的匠人,下次杨嗣昌出发去福建时,将跟着杨嗣昌一同前往福建,学习大型福船以及各类辅助船只的建造技术。

  同时壕镜学成归来的匠人立即去天津卫选址,建造西式战船、西式火炮。

  这些玩意儿必须尽早布局,因为从布局到成建制,时间跨度实在太大了。

  “是,微臣遵命,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朝廷当务之急难道不是各地藩王的叛乱吗,据臣所知,蜀王封地颇大,财力也最富,此番起事更是纠集了川蜀周边多位藩王,兵额数量可是完全不比福王少,声势之浩大,令周边百姓噤若寒蝉,陛下何以竟……”杨嗣昌本来想说陛下怎么能不当回事,可话终究没有说出口。

  “鲁王和孔胤植起事的时候声势难道小吗?可那又如何,朕只一次夜袭就将其打的溃不成军了,杨爱卿知道为何吗?”崇祯皇帝当然知道杨嗣昌想说什么,不过他并不在意,倘若杨嗣昌站在他的视角,当然也不会看不破这格局。

  “鲁王的兵马繁杂,且大多是新募集的民壮,缺乏训练也缺乏战马,京营兵则训练一年有余,兵强马壮。”杨嗣昌沉吟了片刻回答道。

  “非也,非也,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唉,你啊,还是没理解朕的真正用意,朕先前就说过,民心可用,民智可开,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次回去,你且好好琢磨琢磨。”崇祯皇帝并未解释太多,一来杨嗣昌并不是死脑筋,回去好好想想肯定能想明白,二来他也懒得去解释。

  说白了,早在藩王开始有了叛乱苗头时,东厂、锦衣卫和外务府的十几万搞宣传、监察的缇骑、番子们就没闲着,一直在为朝廷、为崇祯皇帝宣传新政对百姓的好处,不论是清田还是商税,亦或是撤销卫所,全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吃饱饭。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