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看得愈多愈担心_马前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的武器。

  在大齐,士兵也使用的是招募制,从十六岁始,至六十岁止。一旦入伍,是不能退役的,除非你残了,废了。这就导至了军队之中有极多的老弱之辈,他们大多被充斥进了后勤,辎重队伍之中,也有一些被将官当成了私人财产,在家中看门护院,甚至种地打杂。

  除了龙镶军这样的皇帝亲兵,其它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这种状况,一个号称万人的大部队,如果能有六千到七千精壮之士,那这支军队就可以称作是主力战兵部队了。

  大明的情况一直让曹云很忧虑。

  明人的兵役制度是十八岁可以入伍为兵。但是他们的士兵服役期限只有三年。三年一到,不能升迁,便会退役。而只有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和达到一定级别的军官才会留下来。这条政策初行之时,大齐还有不少人嘲讽明国是在徒耗钱粮,也只有曹云这样的人,才会看到其中隐藏着的大明的勃勃雄心。

  大明这是在储备兵员!

  每三年一个周期,看起来每一年中,大明都有大量的老兵退伍,新兵进来,看起来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不上的影响,国家也必须每年拿出大笔的银钱来应对新兵的训练,但从长期看来,这些退役的士兵,就是大明不需要自己养着的另一支部队。一旦需要,一声令下,便可重新集结。相比起每年都需要承担大笔军费开支的常备军,这样的手段,便更加高明了一些。而且这种政策更是结合了大明现在地多人少的实际情况,这些年轻力壮的退役士兵回到地方,便是一个个的劳动力,能对恢复地方经济起到不小的作用,而一旦需要他们投入战场,只不过是一道命令的事情罢了。

  大明为什么允许士兵携带他们自己的武器盔甲返乡,无外乎就是随时准备将他们再次集结罢了。

  前越软弱,但大明却是格外尚武,每村每乡,都有退役的一些军官担任武备训练,战事一起,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新的军队的指挥官,他们带着的队伍,就是平时他们负责的那些退役士兵。

  换而言之,大明这样的政策,带来的就是他们有多少青壮,便可以算得上有多少兵力。而大齐呢?说是带甲百万,便真正能上战场的有半数吗?而真正称得上精锐的,又在半数的基础之上有多少?

  武陵郡城之中几乎人人带着武器,但曹云在武陵郡城呆着的日子,却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什么持刀斗殴的事情,这里的治安情况,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好。而大方游走到武陵郡城中的随从,也带回了大量的信息。

  基于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表明,秦风似乎从立国伊始,就将他最后的敌人定位在大齐身上了。武陵战区,整个兵力加起来不过五万人,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曹云相信,只要秦风愿意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