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章 官场风评,宝钗误会_红楼大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饼的方法拉拢大臣。

  可能他也清楚,自己底蕴尚浅。

  就算用画大饼的办法,拉拢了一些大臣站到他一方摇旗助威,可得一时之利。

  但从长远来看,对朝廷对百姓都没什么好处。

  说白了,隆泰帝是个行动派。

  想要有所作为,名下缺的是办实事的忠臣。

  一些溜须拍马之类的,他却宁愿手下没人,也置之不顾。

  由此,贾芸对隆泰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是满口答应会办好差事。

  回城之后,贾芸主动下了马车,告辞离开。

  今儿忙了大半天,他也不想再去巡城衙门办公了。

  其实像他们这种御史,是不用守在办公室里的,其本职工作,就是整天没事儿干,到处晃悠,言官风闻奏事就是这么来的。

  所谓“风闻奏事”,就是对于居官婪取之人,必须及时揭发。

  不管证据确凿还是道听途说,都可上奏。

  即使是上奏错了,也不追究奏报者的责任。

  然而遗憾的是,贾芸就任将近一个月了,也还没有风闻奏事过。

  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不管是皇帝,还是都察院,早就来找他麻烦了,御史为皇帝耳目风纪之臣,不弹劾几个人,就是不称职。

  可贾芸到底不一样,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干了许多的实事儿。

  比如安置流民,改善京城环境卫生,规整商铺防火设备,打黑除恶,外加改革兵马司,整顿和扩编巡捕营等。

  这些事,每件都可以拧出来单独大谈细谈,但贾芸却都不着痕迹的全办好了。

  尤其是安置流民和改革兵马司之事,这两件事,向来让朝廷比较头疼。

  在流民问题上,贾芸通过薛家商路,新建十八坊,统计城中商铺需要的伙计人手,还从矿场、官府修建水利等地方想办法,多方安置流民。

  京城那么多的流民,硬是让他有条不紊的全都安置下去了,基本上没闹出什么大的波动和群体事件,这就是能力,也是政绩。

  再说兵马司改革之事,这也是个极为敏感的问题。

  这些年来,兵马司几乎都沦为杂役了,被各衙门随意使唤。

  但贾芸一上台,就将兵马司内部管理梳理了一遍,将职责划分清楚,淘汰老弱,又给予皇帝妃子的父亲兄弟那些副指挥实职,让他们去对付各个衙门。

  等等手段下去,贾芸轻易就将兵马司掌控了不说,还让兵马司脱离了苦海,真正恢复了昔日的职权和荣耀。

  也正因为有了兵马司的改革成功,所以隆泰帝才敢放心大胆的将巡捕营的整顿和扩编交给贾芸去办,这是真正的简在帝心。

  所以,贾芸作为御史,没去弹劾别人,非但没人说他不对,反而他就不应该随便去弹劾。

  毕竟,看这个情形,贾芸也是隆泰帝的心腹了。

  真要弹劾官员,很大可能一弹一个准,没人想没事儿找事儿,沾惹晦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