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五章 整頓(二)做事要有班子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沈淮转头就吩咐赵东,“你等会儿就通知他们两人直接到厂办来见我……”

  赵东、徐闻刀、潘成等人,作为国内八十年的大学生,有技术、懂管理,又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但在市钢厂得不到重用,可以说跟他们性格耿直、讲原则、不妥协有关。

  在社会上,这些人可以说不够圆滑,不通人情世俗。

  不过,一座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真正的适合做生产管理的,也只有这些在品格上有坚持、不妥协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把管理一丝不苟的做起来,才能为企业真正的创造有价值的贡献。

  现在东华市的整体环境不行,使得这些人才难得出头之日,也没有管理上水平的外资或合资企业等就业渠道供他们流入——这样也好,沈淮想到把他们拉到梅溪来,阻力还能小一些,不然凭梅溪这么一座破厂,凭什么把一流的人才请进来?

  也是在这一刻,徐溪亭才更深刻的认识沈淮做决断的果断。

  当然这个也跟沈淮昨天逼得市长都低头的强硬姿态有直接的关系。

  他现在要是不怕钢厂崩溃掉,就是把钢厂的整个管理层清洗掉,也没有人敢说个“不”字,何况他现在只是从市钢厂请三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进来加入准管理层?

  什么样的狮子带领出什么样的团队。

  徐溪亭即使是个保守谨慎的人,这一刻也有着做一番事业的热血往外涌。

  沈淮与徐溪亭、赵东、胡志刚去的电炉钢车间,是梅溪钢铁厂眼下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生产线。

  很可惜,这条线的运行非常差。

  由于技术力量缺乏跟管理上的严重滞后跟僵化,这条线几乎七成的产能潜力都没能发挥出来。

  以两座四十五吨级电弧炉为核心,加上前置处理、精炼炉、板坯连铸机等工序设备设置在内,加上前中后三段的炉料、钢坯以及钢材仓储场地,整条生产线铺陈开来有一里多地。

  站在生产区的二道门前,看着连接生产钢铁长廊以及高高耸起的炼炉,现代钢铁工业的魄力尽情的展现在眼前。

  可惜的是,这只图有其表,内中尽是败絮。

  当年梅溪钢铁厂引进电弧炉连铸生产线时,正是国内乡镇企业发生的高\潮期。受种种刺激,县镇,包括东华市,也不管能不能消化,就拍脑袋决定上马国外八十年代初才成熟起来的先进技术。

  市县在贷款上都给了有力的支持,一次就从多家银行贷出近五千万元的资金来。在九零年之前,东华市对乡镇级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在全省来说,也极为罕见。

  沈淮当初就作为技术骨干,给梅溪钢铁厂借调过来,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对这条线的情况很清楚。

  即使过去三年了,这条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在国内还是一流的。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