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 周加西_社恐逆袭指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猜测。

  ——不应该这么快。

  “喂,你好,请问你是……”

  “你好,请问是陶萄吗?”

  “是的。”

  “《探视》这部片子是你本人拍摄的吗?”

  陶萄心跳加快了一秒。

  “是的。”

  陶萄听到那边似乎有敲打键盘的声音。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周加西,提前打电话给你本来是不符合规矩的,但是我太喜欢你的这个片子了。”

  “我很久没看到这么有灵气的镜头了。”

  “打了你的电话好久才打通哈哈。”

  “如果方便的话,我可以和你加个联系方式吗?”

  陶萄在原地呆愣了好一会儿,周围的人带着行李行色匆匆,而她握住手里的手机仿佛陷入了静止状态。

  “方便的。”

  “我加您吧,您微信和手机同号吗?”

  周加西,华国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这一次官方爱国主题影视短片的评委之一。

  在六位导演当中周加西和江汉谋是实力最为强劲、底蕴最为深厚的。

  在陶萄最开始看的最开始的那本《编导入门》中,讲到华国编导史,有一节就是专门讲周加西的。

  早二十年,周加西可以说是央电的御用导演。

  但现在他已然退居幕后,很少再拍新片子了,目前是央影极富盛名的教授,如今做起了教学的工作。

  正要说起来,他还是文艺世家出来的根正苗红的老摄影艺术家。

  陶萄口罩下的脸因为兴奋和紧张而慢慢涨红,然而她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是极其平静的。

  就好像沉着冷静到了一定程度,一点也不为对方是周加西而感到惊喜砸在了头上似的。

  “你是怎么想到拍这个主题的。”

  陶萄握着行李箱手柄的手紧了紧。

  “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只是顺手,因为刚好去到h省,看到了了那些人和景,就自然而然拍了下来,然后剪辑了出来。”

  周加西似乎没想到陶萄回答得这么接地气,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

  当然,陶萄还是补充了一句:“不过前提是我觉得契合主题,而且有意义。”

  “你的镜头和剪辑是自己学的吗?”

  “跟着老师学过一段时间,也去剧组实习过一段时间。”

  “哦,谁的剧组?”周加西似乎来了兴趣。

  “陈路导演的剧组。”

  周加西惊讶:“陈路啊。”

  “你的这个摄影学了挺久了的吧?”

  “从小就喜欢还是……”周加西斟酌着问道。

  他觉得陶萄应该是从小便具备艺术天份,家里人也不遗余力培养的那种家庭富裕的女孩。

  因为艺术天份这种东西,不单单是要有,要发展是一定要烧钱的。

  陶萄无声笑了一下。

  “不是的,周老师。”

  “我才学摄影半年。”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找的老师交了我一些技巧,剪辑和镜头大部分仍旧是自己摸索。”

  非科班。

  非正式。

  这对于周加西而言,是完全难以想象的。

  完全依靠着天份和灵气,加上后天的努力,不足半年的时间,便能拍出一部这样的纪录片么?

  他一时间暂时因为处于惊讶而忘记了如何去接话。

  “那你……”

  “你愿意和我聊聊你之前的一些经历么?”

  他如同一位和蔼的面试官。

  陶萄站在原地低着头,好像没有看到四周行色匆匆的人们,她没动,然后对着电话那头的周加西说了句“好。”

  这是一次很特别的通话。

  周加西听着这个素未蒙面的女孩娓娓道来,渐渐为她的坦然所打动,很少有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面对他能如此镇定。

  陶萄说了她一路以来的拍摄经历,也讲到了一些自己的拍摄观念的变化。

  她省略了自己在陈路的电影里拍摄的事情,却说了自己参加青年摄影师活动的体验。

  “我想要的是一个公正的、不用太多绕弯的平台。”

  “在编导这个领域,我更喜欢光明磊落的人际关系,复杂的事情可以用镜头来说。”

  周加西听到后面,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

  这次通话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陶萄的手机没电了。

  “抱歉,周老师,我手机快关机了,等回到家再给你打电话吧。”

  “你在外面啊。”

  “嗯,刚下飞机,就接到了您的电话。”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