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句丽,大隋眼中的沙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全国人民干劲十足,皇帝杨广也在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在他的努力下,西域诸国已经臣服,吐谷浑的故国也变成了隋的四个郡,突厥早已不成气候,流求也被打得满地找牙,自己的使团甚至带队去了赤土王国(今日的泰国),那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呢?想来想去,杨广在面前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圈里赫然写着两个字:高句丽!

  在杨广看来,高句丽就是大隋眼中的沙!

  说起高句丽,这里面的历史就比较久远了。早在周朝的时候,周朝的统治者把商朝末代王孙子胥余封到了朝鲜半岛(从河南发配到朝鲜,够远的)。后来燕国人卫满推翻了子胥余后裔的统治,建立了卫氏朝鲜。西汉汉武帝时期派兵讨平了朝鲜,朝鲜半岛北部就成了汉朝的四个郡。这样一直延续到晋朝。西晋衰落,大分裂开始后,朝鲜半岛就脱幅而去,而在后燕帝国的晚期,辽东半岛也脱幅而去。这样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就形成了高句丽,而朝鲜半岛的南部由百济和新罗分割。高句丽则是这三个国家中最强的一个,也始终保持着对辽西走廊的威胁。

  大隋与高句丽的梁子从杨坚时代就开始了。自从隋灭陈之后,高句丽国王高汤(这名字叫的)就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他生怕有一天杨坚大旗一挥,把高句丽平了,因此从那时起,高句丽全国就在深挖洞,广积粮,备粮备荒,准备长期战斗。

  公元597年,杨坚给高句丽国王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主要是恐吓加安抚,那意思就是,“老实点,别惹事,不老实就给你打趴下!”接到诏书的高汤吓得魂都快飞了,他知道一旦大隋的皇帝发火,他的身板是扛不住的。高句丽的人口无法跟陈国相比,辽河也无法跟长江相比,大隋灭陈也就是个把月的事情,灭高句丽,或许比灭陈更快。

  颤颤巍巍的高汤准备马上上书给杨坚,表明自己坚定不移地拥护大隋的领导,坚决团结在以杨坚为首的中央政府周围,然而决心书还没有写好,高汤老爷子已经不行了,高句丽太医眼含热泪说:“大王八成是被吓的。”(心理素质跟慕容伏允有一比。)

  高汤老爷子心有余悸地故去了,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高元,如果说高汤是墙头草派,那么高元就是一个强硬派。

  高元继位后向杨坚表了忠心,不过这老小子一开始就表现得比他父亲贪婪。按照惯例,杨坚派钦差前往高句丽,册封高元为开府仪同三司(勋官五级,从三品),继承辽东公爵位。

  接受册封,高元表现得很欣喜,同时上书谢恩,上书中热情洋溢地感谢了杨坚的深情厚谊,末了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把公爵改成王爵呢?”

  王爵比公爵大,小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