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一章:为此君,宁死不惜_一剑九州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反对,虽说前朝与咱们大梁并非一世,但是唐太宗之贤,贞观之治,后世莫不诵之,你却在给我的奏折里面应用狂生徐泾之言,求全苛责,借贬抑前朝唐太宗,一贬抑朕,如此贤君尚被如此攻击,你心目中贤明之君是谁?”

  汤奇玮听见这句话无奈摇头,低声道:“尧舜禹。”

  “朕说的是三代一下!”小皇帝朱佑拍着桌子喊道。

  “臣的奏疏里已经说了,三代以下唐太宗堪称贤君。”

  “那朕再问你,既认唐太宗为贤君,为何反责唐太宗忧游退逊,多怠废之政,这是不是在映射朕啊?

  汤奇玮目光低沉,并未解释。

  “为什么不回话?”小皇帝怒喝道。

  “此言不值一驳。”汤奇玮满脸不羁。

  “不值一驳还是无言回驳?”

  “臣的奏疏陛下没看懂,因此不值一驳。”

  小皇帝听见这话无奈一笑,咬牙道:“好大的学问,朕让你必须回驳。”

  汤奇玮轻轻叹气,抬头说道:“唐太宗晚年追求奢靡享乐,懒于政事,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在微臣看来,太子花费不受节制,确实是唐太宗的过失之举,至于修建宫殿,对于强大富庶的大唐前朝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这是其二。

  小皇帝微微点头,脸色缓和不少,抬手道:“你接着说。”

  “其二,唐太宗晚年厌恶直言,不听纳谏怠。从魏征上谏的《十渐不克终疏》和《十思》中可以看出,晚年的唐太宗,一倦疏懒,厌恶直言,所以魏征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以及奉劝李世民要克制欲望,居安思危,事实证明,唐太宗因为不听劝谏,做了很多错事,后来他在临终前,写给太子李治的《帝范》中,检讨了自己的一生的过失,希望后人引以为戒。”汤奇玮停顿了一下,随即接着说道:“其三,远征高句丽,劳民伤财。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此次远征失利,因为耗费大量人才力物力。”

  小皇帝看着汤奇玮,并未说话。

  “无为而治,因此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汤奇玮缓缓抬头,目光坚毅的看着小皇帝说道:“但臣仍然认为唐太宗为贤君!”

  “为何?”小皇帝问道。

  “因唐太宗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微信,与民修养生息,继唐玄宗,光大太宗之德,始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是陛下您自以为千年昌盛为由,大肆颁布新令新政,完全不顾当今大梁民情民需,修道设政,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为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