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章 读小说是有好处的_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工作没做充分,难免碰钉子,沈三问可以接受。

  沈三问是个温和的人不假,但他认定的事也不会轻易改变。

  读书使人明智。一个不懂忠义的人会在吃不饱的时候,谁给粮食就跟着谁干,不管是不是谋反,也不管事后会不会掉脑袋。

  读书人中,才有诸多目光长远之辈,能出为了心中的信念,甘愿奉献生命的人。那些学坏的人多是家庭和社会没有教好,与书本有什么关系

  大多读过书的人吃不饱会想办法解决困难,就算埋怨,也会讲一定的道理。学会去观察,到底是地方官贪污征收了过高的赋税,还是国君为了挥霍横征暴敛。若是地方官的问题,百姓若是识字懂法,可以迁移,可以上洛阳告御状,多好的事。

  若是皇帝昏庸,大周的皇帝让天下百姓都生存不下去了,那还有什么面目忝居在帝位之上。

  沈三问得好好整理自己的思路,想明白他们的担忧,然后一一做出回应。

  公主和武皇的担忧是,识字会使万民有主见,对皇权不如以往敬畏,有更多大逆不道的想法。

  崔玄代表着世家,担忧是,万民识字会生起对世家的反感,毕竟世家的利益来源有两部分,一是从与民生有关的生意中得来的,其中自然是剥削重重,懂得多了,难免会反抗压迫。二是借着科举对官道一定程度的垄断。识字便拥有读书求学的本事,参与科举的权利,也会损坏世家的利益。

  狄仁杰的担忧是,民意会被人利用和左右,毕竟只是识字,不一定能让人懂得道理。而识字的人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尤其强烈,特别是偏激的人,不喜欢一个制度,不喜欢一个人,会生出强迫别人也不喜欢的极端行为,极其容易让人误以为一州之民持一种认知的假象。

  沈三问默默在后面加一句,是的,这样的人太多了,大致是读书少了不懂道理的缘故。比如他前世写网文的时候,就会有极少数极端读者评论“作者xx”。评论“毒发亡”他倒是理解,毕竟彼之毒药,我之蜜糖,不能强迫别人喜欢。

  把每个人的想法分析清楚,沈三问才好一一说服,皇权稳固,既得利益者的维护,还有言论自由的限制。

  这些问题,他都想过了,却远远没有达到说服这些人的地步。

  大体是因为唐朝这个年代,他们不曾见过这种文体的故事,不能理解一本好的教材对人的影响。毕竟,传于世的,是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文官地位超越武官的宋末开始的。

  所以,他决定亲自书写一本弘扬真善美的以此作为自己有力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理想。

  可是在他的记忆里搜索,也难以找到一部讲述忠君国,世家光辉,百姓充满善意的书。

  毕竟他能看到的网文,大多数都是火文,大多数火文都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