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8章 批判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彻底坐不住了,伸手拍下了铃铛,极为突兀地道:“停。”

  随着铃声响起,徐容将“浪”字划掉后,也把手中的笔放了下来,无声地抿了抿嘴唇,道:“既然李导喊停了,那我也要表达一下我对你们表演的抗议。”

  顿了顿,他继续道:“因为你们都是艺术家,出了咱们的院门,是要被同行称作老师的。”

  其实别人演的不够完美,他都能接受,唯一一个人敢接受不了,宋佚。

  因为宋佚和其他人都不一样,她是他的学生,哪怕小张同学都可以演的不行,唯独宋佚不能,宋佚作为他的大弟子,演的不好会让别人觉得他不会带学生。

  当初决定带宋佚实在太莽撞啦!

  徐容瞥了一眼本子,道:“首先我有两个提议,第一,我们能不能演中国的推销员和中国式的家庭、社会,第二,你们演戏的时候,在非必须把视线投向别处的情况下,能不能跟我们进行眼神交流?”

  “我们来看一下效果,怎么样?”

  第一个建议,正是他推荐重排这台戏的原因。

  人艺上一次排《推销员之死》,导演是曹禺先生特邀的米勒本人,他推荐重排这台戏,并非为了让观众看看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对普通美国人的压榨和剥削。

  利用资本发展市场经济,但是绝不能让人民成为资本的奴隶。

  这才是他推这台戏的初衷。

  直到今天,他仍记得他逛街时遇到的那个哭着跟他的母亲打电话的中年男人。

  至于第二个提议,是他之前学习京剧得到的启发。

  戏剧总是讲四堵墙,也就是把舞台当作一个封闭的空间,认为观众并不存在。

  而戏曲恰恰相反,它的基本特征是充分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之所以做出如此改变,是他脑子里临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戏曲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的特点,而戏剧则是高度写实,两者的形式决定了要不要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但是戏剧真的完全写实吗?

  肯定是没有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反其道行之,去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而让观众参与创造,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就必须推倒第四堵墙。

  这与斯氏主张的舞台理念,就是“四堵墙”的理论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但于徐容而言,对立又怎么了?

  李六一见徐容神情笃定,等二人点了头,道:“开始。”

  “威利?”

  “别担心,我回来了。”

  “卧槽。”

  李六一立刻坐直了身子,丁志成和卢芳确实按照徐容的建议演了,但两人之间的对比实在过于明显,当二人开始通过眼睛和他们交流,他感觉威利的形象一下打到了心里,相反,琳达的表现要比上一次失色了不少。

  见舞台上的二人因为李六一的爆粗停了下来,冯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