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1章 第二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提供了一种和过往教材建议不同的,但是实际创作当中时有发生的新方法。

  而促使他停下喝水的动作的,还有原先压在水杯下的一枚硬币。

  房门开了,在顿了约摸两秒钟后,探进来一个鼻梁挺翘的扎着辫子的脑袋。

  而在房间内的徐容脑海当中也慢慢浮现出一幕场景,教室当中,杨蜜演一个乞丐,而自己站在她跟前,慢慢悠悠地打开了钱包,从中摸出了一个最小的硬币,递到了她的手中。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察觉到自身状态不佳之后,整场戏我都在试图把戏拖回正轨,也就导致了在舞台上呈现了和平时排练完全不同的状态,并且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抛开了一切杂念,包括对完美的渴求、对喝彩的渴求、对完美表现的渴求。

  将水杯放到一旁,他拿起笔,继续写道:

  一个顶级的编剧、导演、演员的组合,或者说,一部必然大热的戏的创作团队应当是这样的,编剧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时,不应当简单直接的形容某个角色“聪明”、“睿智”或者通过他人称赞他的聪明睿智,而是应当给人物足够富于“动作”的规定情境,让人物能够在那种情况下,按照他的性格逻辑,做出“非这样不可”的事情来,这是优秀的编剧、优秀的剧本的必要条件,就像《毒战》当中,爆炸发生的时候,蔡添明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妻子和两个小舅子独自逃生。

  因为这很不杨蜜,犹如一个普通白领坐在别墅里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像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所以,体验生活或者说深入生活就成了演员的必修课,因为所有的编剧、导演对于人物的了解都是片面的,甚至只是主观的臆测,而一个对于特定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有足够了解的演员,是可以,也有义务、有责任指导编剧、导演的创作。

  徐容正要抬笔继续写下去,门外传来杨蜜的声音。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自身内心的松绑,无意中达成了完全体验,彻底成了人物。

  也就是说,“我”是我根据我的文学素养、成长经历、人生志趣等从剧本中发掘出的我的理解,所以“我”天然的就带有我的烙印,极端而言,一块石头、一根木桩或者一个猴子,是演不了某个固定的人物的,因为它们不具备文学素养、价值判断,进而认知规定情境并进行行动。

  其次就是演员,理论上,导演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指导演员创作,假设编剧、导演的水平都足够高,演员只需要按照导演的要求演就行,因为编剧赋予人物的行动让每一个人物本就是“活”的,导演也早已做好的光影、镜头的调度。

  “徐容,你在里边吗?”

  他捡起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