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照片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并非微博浪费时间,而是精神消费品开始呈现出单极化的趋向,以影视作品为例,在过去整体是两极分化,一类以纯粹的商业片为代表,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大众、赚钱,而另一类,则是本应当承担“呐喊”的文艺片,可是如今,文艺片也渐渐偏向于商业、歌功颂德,不能兼顾的,根本拉不到投资或者通不过审核。

  整个影视行业,在资本以及政策的双重导向之下,开始滑向娱乐至死的漩涡。

  娱乐产品麻痹大众,本就是生存根本,不然人一闲下来,就会思考,一思考,就要出事儿。

  但是影视作品,至少一部分,应当也必须具备艺术的成分,如今“艺”不多,而全剩下了赚钱的“术”。

  而且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逆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娱乐产品都在拼命争抢大众的时间,手段层出不穷,在利益的推动下,渐渐出现恶性竞争,内容越是没有下限,越能博人眼球,而最终,便会形成各方紧挨着下限的纳什均衡,也就意味着,哪方想一旦想改进,把内容质量提上去,便会成为唯一的利益受损者。

  长此以往的被这些东西环绕,往往会让如今的大多数年轻人认为整个世界、社会就是如此,而非事实上的个例,久而久之,一个时代、群体的价值观便会逐渐扭曲。

  就像在过去,无论男女出轨,都会为人所不齿,可是眼下,反倒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站在楼梯口,徐容又想到了《雷雨》。

  他忽地觉得,他好像又理解了一点老院长的初衷,周萍的痛苦和逃避,对父亲的畏惧是一部分,更多的一部分,应当是内心道德的谴责。

  而这种道德谴责,恰恰是当下的娱乐产品逐渐抛弃,反而以其他花里胡哨的道理粉饰,更甚至于连美化都懒得做。

  此时,他有点理解为什么老院长能够凭借一部《雷雨》,奠定其近代文学史的大师地位了。

  人生活在社会这个集体当中,尽管时代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往往存在共性,而《雷雨》则通过八个身份截然不同,生活在不同阶层却又产生了交集的人物,揭露了任何社会当中都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

  而不是简单的“反封建”,或者对自由的追求。

  从未有过像眼下这么一刻,他想把《雷雨》演好,甚至只恨自己不会分身术,把每一个人物的诉求,清清楚楚地呈现给每一位观众,是治愈的良药也好,是响亮的巴掌也好,只希望竭尽所能的发挥话剧本身的意义。

  眼下已经九月,今年除了十月一之后的一轮《雷雨》,他暂时没了别的安排。

  不对,还有两件事。

  一件是年前去把小张同学的父母接过来过年,小张同学去年过年前回去给爷爷采购年货的事儿,爷爷特地提了一嘴:家有一心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