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 婉拒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王佳卫根本排不上号,可是要说最有风格的导演,这位至少能排前三。

  陶飞菲在听说王佳卫亲自跑到剧组来请,但是却被徐容毫不犹豫的拒绝时,人都傻了。

  这得多大的心啊。

  那可是王佳卫!

  打入港台电影市场的绝佳时机!

  小张同学听到陶秋浦的话,同样好半天没回过神来,可是她并没有问缘由,就像开机前的一个多月,徐老师总是逼着她把她的每一场戏排十几遍一样,她虽然很累,也总喊着“不排啦不排啦,都快累死我啦!”,但是在行动上,却从没有迟疑过半分。

  徐老师肯定有徐老师的想法!

  至于要不要写小传的问题,她完全没放在心上,也许真到了该写的时候,徐老师会提醒自己的。

  徐容见陶飞菲似乎忘记了先前的疑惑,也乐得清闲。

  小传在表演当中不算是大问题,老一派的代表演员,尤其是开放之前活跃的演员,如于是芝老师、郑融老师等人,把小传看的很重要,而且认为这是把人物塑生动、鲜活的捷径。

  但开放之后,以人艺、中戏为代表的剧院和院校,却又否定了这门捷径。

  国人自开放以来,摒弃教条主义,崇尚实用。

  这种思潮同样影响了表演理论、训练、实践整个体系,从原本的遵循发源于苏联的斯氏体系,逐渐开始汲取方法派、表现派的长处,融入本土化的表演体系当中。

  在斯氏体系当中,演员塑造一个角色的过程中,就不应当有演员自身的情感,而只剩下角色,以角色的情绪哭,以角色情绪笑,以角色的情绪生活。

  可是落到现实,演员到了挚爱逝去该哭的时候,哭不出来怎么办?

  是的,挚爱明明没有死,真的哭不出来!

  哭不出来只是表象,最根源性的问题,是演员没有体验到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体验是斯氏体系的核心,也是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尽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斯氏对此进行了完善,也就是徐容现在经常用到的外部行为引导,但是这种技巧对于演员天赋的要求却高的离谱。

  而方法派给出了较为简便的解决方案,情绪记忆和情绪替代。

  爱人没死过,那总应该体会过亲人离世或者心爱的宠物死亡的悲伤,要是还没经历过,总经历过考试没考好或者欠债等诸如此类难过的事情,那就拿过来,进行替代。

  情绪记忆和情绪替代的引入,将塑造角色变得更加简单,但于此同时,也失去了本应有的精确性。

  至此,国内的表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斯氏体系的核心,体验。

  但是情绪记忆和情绪替代实在太好用了,这个技巧将表演的门槛大大降低,变成了多数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有利自然有弊,缺失了体验的基础,小品、体验生活更是无从谈起,在难以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