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天雄孤军_明末之天降神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基十一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搬到魏忠贤崇祯就以为自己真有政治才华,中兴大明指日可待,可事实一再打脸,四处狼烟不说,光建奴入寇就已经第四次了,每次大明都损失惨重,本来北方就受小冰河时代影响,粮食连年欠收,流民遍地,如今流寇建奴轮番上阵,民间就象被篦子来回梳了几遍,饥民易子而食,官员天天哭穷,皇帝变卖宫中器物,却始终找不到要领,如何重整河山,如何治国平天下,崇祯现在真的感到压力山大,那种无力感,有时候很想睡梦中能抓住一根稻草,一下子翻身做主人,可就是没有,日子一天天过去,未老先衰的崇祯渐渐看清了众官员的嘴脸,可那又能怎么样?总不至于全杀了全抓了,那谁来捧老朱家的臭脚呢?内阁换了又换,文官杀了又杀,就是不见半点起色,他都快要认命了,羡慕木匠哥哥啊,什么都不管,又什么都管着,朕真的是劳碌命,还总是劳而无功。

  崇祯拿起孙承宗殉国的奏折又细细看了一遍,自己和皇兄的老师,几十年相处的感情仍在,两位最亲近的太监也是一直和孙太傅朝夕相处的,如今一下子阴阳两隔,自然都是难释情怀,朱由检一直把孙承宗当爷爷来看待,真爷爷万历不喜欢儿子朱常洛,喜欢的是福王朱常洵,父皇朱常洛登基才一个月就一命呜呼,所以连带崇祯和天启从小犹如孤儿没人疼爱,亲情上可以说是空白,而天子老师从人品上来说极为端正,自然就成了小哥俩的某种感情寄托,现在一下子说没就没了,真不是一天两天能转过弯来的。崇祯内心是愤怒的,可又无力应对,建奴的凶残大家心知肚明,大明能抗衡的只有关宁军,连天雄军,秦军都不一定是对手,以前的白杆兵和浙兵也能一战,但大部都折损在了萨尔浒战役,现在能战的军队越来越少,大明财政又出现了危机,留给崇祯的局面看似有曙光,其实都是些回光返照的末世挣扎,他知道根源在于粮食欠收财源枯竭,他想改革,可又被道德绑架无从下手,走一步看一步成了他无可奈何唯一的选择。

  首辅刘宇亮,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奏折很快到了,两人都极力反对由孙传庭更换卢象升的职位,认为大敌当前不宜临阵换将,但崇祯仍然恼于卢象升战事不利,乃降其一级,由兵部尚书衔降为兵部侍郎衔,仍名义上督师勤王兵马,可如今大明勤王军对大清入侵军的局面出现了多头领导的格局,高起潜杨嗣昌领关宁军,卢象升领天雄军一部,兵部侍郎陈新甲又分兵一部,大明军又大都是步兵为主行动迟缓,清军则是以骑兵为主悠忽东西,导致战场主动权被牢牢控制在清军手里,而明军则疲于奔命,处处被动,只能按部就班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