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八章 方方面面_明末之天降神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资金充足,人员齐备,学校开学,富贵人家子弟,贫穷民工子弟几千人,分成好几个班,师资绝对够,教育处的不说,光军队所有人都有资格为古代人授课,隔着四百年的知识,这群古代人比现代小学生都不如,原则上谁都可以让他们学上一辈子的,先从最基本的拼音学起,等到他们全掌握现代知识,估计所有穿越者都去见马克思了,以前只有做学生的份,如今摇身一变也可以为人师表了,神兵卫喜气洋洋,每个人走路都忽然变得规规矩矩了,现在都是老师了,得有个老师的摸样不是。

  港口在几千民工和机械的赶工下,已经初具规模,当然和现代码头相比,这不过是个民间造船作坊,可在大明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庞大,十几艘百吨排水量的水泥船造好了,动力将用换下来的军车柴油发动机,稍加改装,装在船上很实用,这个是商贸的同志要求造的,用于内河航运,光靠陆地运输成本太高,有了这一批钢骨水泥船,黄河上运输物资就方便多了,以后还会继续建造,因为以后不光是黄河,还有长江水系,只是现在还鞭长莫及而已,需要的量很大,当然几千吨排水量的大船暂时造不了,千吨以内的已经可以试试了,图纸都是现成的,从现代船舶爱好者电脑里翻出来的。

  造什么样的海船有过争论,汪大元他们认为既然要造就直接上钢铁,跳过木制时代,只要造一两艏,可以说全球无敌,再说秦岭基地有大量钢铁,物尽其用,不能被民用挤兑完才想起海权,范小武他们认为还是从木制风帆船开始,柴油机蒸汽机研制都需要时间,钢铁大船缺乏各种机械仪器,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海洋贸易和天津的防卫,还是从头做起好,一步一步来才稳妥。

  两帮人争得不可开交,各不相让,几千穿越者,那么多现成的材料,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至少也得造出一两艘甲午时期那种炮舰来,焊接技术不过关,可以考虑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分体建造技术等等,范小武等则认为我国郑和时代的戎克船很实用,只要装上几门现代火炮,就是威力巨大的战舰,至于钢铁战舰现阶段技术是有,造船所需机械材料不足,不如先仿制几艘戎克船,过几年造出龙门吊再考虑炮舰不迟,否则光靠人力太费时费力,基地几个领导充分了解对比了各种船只的优劣建造难度,认为现阶段不是以建造战舰为主,而是建造武装商船更实用,可以中和双方的意见,主体木结构,材料充足,动力采用机械制造处研制出来的蒸汽轮机,辅助动力用风帆,关键部位用钢铁结构,部分船身也可使用包铁皮的方式,火炮使用105毫米榴弹炮,这东西秦岭基地仓库里还有被淘汰下来的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