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章 速度这么快这是什么鬼?_大国战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确以至于精细,两个极端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呈现。

  从训练基地到二师,再到七十三师,他的风格一直没有改变。

  现在为了尽可能拿到最准确最客观的飞行参数,他必须让自己的每一个操作都是有据可循且具有普及意义的。你飞出一套除了你外只有少数飞行员才能掌握的办法,没有办法普及开去那是没有意义的。

  难点在于,李战既要考虑到操作的普及性,又要尽可能的把极限飞出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概念了,以至于他现在在考虑是否把五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余量给用掉,或者尽可能的把速度提起来。无论是追求快还是追求慢,都是极限,都是要飞出来的包线。

  最快和最慢都要飞出来,一如试飞员要把未定型的战机的最高空速和最低空速给飞出来。两种速度极限都与战机的气动布局息息相关,这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歼-7和歼-8系列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气动布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提出的要求。

  此时李战开的就是被诟病的不适合对地打击的歼-7,哪怕是使用了双三角翼的E型,她依然是以近距空战为主的型号。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反过来看,李战开着最不适合搞对地攻击的战机搞“228”课题研究,何尝不是对其他三代机部队的无言讽刺,尤其是那些自诩为王牌的歼击机师。再换个角度来看,空司把“228”课题放在七十三师,而不是放在更适合搞这个课题的三代机部队,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甚至七十三师讲三大世界性难题科目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大的“228”课题上报,空司也很快进行了批准。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李战虽然整天拉杆费长拉杆费短的,但他师从刘国坚,对空军的发展有自己独到和独特的观点,看问题常常能够一针见血,对空司决定把“228”课题放在73师101团里搞的原因,他同样有不同的看法。

  与他,与他的师父,与101团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同时也反映出了空司首长们举棋不定的心态,对是否能这么搞能不能搞出来是没有很大信心的,有一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

  否则,怎么解释把这么重要的课题放在破烂王师手里呢?

  李战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就更加的促使他坚定信心把“228”课题搞出来,并且搞出好的成果来。甚至他建议三个课题合为一个大课题,就存了让空司刮目相看的目的,当然前提是他能搞出来。

  牛皮吹得震天响没有用的,具体还是在落实上面。李战一直信奉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创未来。

  因此他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燃烧激情的飞行欲望,用最普通的操作把战机在极限作战环境里飞出极限战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