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一十三章 天子召见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乡试连考九天,虽然只注重第一场,后面两场相对来说比较放松,但总归号房就那么点地方,对于考生来说还是非常不人道的。

  所以,到了最后一场,没有四书题,没有五经题,只有五道策,其实就是后世所谓的议论文,也就是策论。

  但对于这些从小埋头苦读的考生来说,想把策论写出花,近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乡试在批阅考卷的时候基本是一眼带过。

  这种方式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第三场考试的后两天,考场内的气氛相对来说很轻松,严厉一点监考官也只是禁止窜门走户而已,毕竟作弊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但今年南直隶乡试的第三场,第二天,“洪”字号,气氛就有些古怪了。

  一个监考官在隔壁“日”字号巷子里,突然侧耳听见一阵嘈杂声,立即疾走赶来,看见几十个考生坐在号房门口,拿着号板敲着地面,或者两块号板相互敲击。

  监考官一走过来,考生们立即缩了回去,但影影绰绰探出的脑袋给出了指向。

  “洪”字二十三号,又是这家伙……监考官皱着眉头走过去一看,呃,里面的考生正认认真真的伏在箱子上誊写呢。

  哎,对八股文,钱渊是一点兴趣没有的,但对于策论,钱渊有满肚子的话……或者说满肚子的牢骚要发。

  所以,对比起来看,钱渊在最后一场……不能说用了最多的精力,最多的时间,但至少在别人看来,最为认真。

  但隔壁的那些考生不干了啊。

  为什么?

  再不吃饭,就得饿死了!

  从第一场考完之后,钱渊就成为了名人,虽然他本来就名声鹊起。

  对大部分普通士子来说,钱渊这个名字有点高大上,关于这个人的传闻太多太多了。

  孤身赴杭为父兄报仇,这是能写进书里的传奇;嘉定、华亭、崇德、临平山四战让他在抗倭战场上博得极高的名望。

  据说他和名将俞大猷交好,据说他和浙江巡抚吴百朋订交,据说他也和严党胡宗宪有来往,还听说他和徐文长是至交。

  虽然乡试前,南京城内关于钱渊的流言蜚语数不胜数,但那主要是背后有人操纵,跳出来的士子也大都是遭受倭寇劫掠最严重的的宁国府。

  在明朝绝大部分时间内,尚未出仕的士子立下战功并不为人津津乐道,但如今东南倭乱,南直隶境内,不说苏州、松江,还有通州、常州、扬州都遭受倭寇侵袭,钱渊在这些地方的士子中是有着极高的赞誉度的。

  从第一场乡试结束开始,钱渊先是因为那庞大的木箱广受讨论,之后和“洪”字号大批考生论交。

  钱渊性情温和,为人儒雅,亲易近人……虽然只是表面,不过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特点让他很受欢迎。

  第二场考试交卷后,他没急着离开,将剩下的菜全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