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回长安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片荒芜,官府只是在这里规划了位置,可分在这的府兵们多数还是在军府里居住。

  不过柯老爹不觉得失望,反而十分兴奋。

  有地就好了,房子可以建,先盖个茅草屋都没关系,反正现在还是夏天,不冷,回头在那边山坡下挖窑洞,慢慢挖,不急。他和三个儿子都是窑匠,以后打上三孔大窑洞,带上一个大院子。

  县乡里的吏员,带着移民们在地里看过一圈,上面都写了字,某地某块,编号多少,亩数多少等。地都比较大,最小也是一两亩一块,有利于耕种。

  “好了,大家地也看过了,现在我们开始抽签分地,因为你们是来的早的,因此先抽签,这是占了便宜的。分地的规矩,是张使君订下的。每丁百亩,一半谷地一半坡地,坡地谷地中,各一半为永业田,其余为口分田。分到了地,大家就要抓紧时间垦荒出来,头三年是免税赋的,三年后课税,若是三年后地还荒着,可是要罚钱的。”

  柯老爹倒不担心这个,就算家里八百多亩地,可一开始先粗耕,把家里地分成三批,轮流耕作,养养肥力。而且官府也说了,坡地可以放牧养殖,养牛养羊、植物种林也行的。

  直接就在田里抽签分地。

  每一大片地,都划分为上百份,这样保证不同地段的地,都有一份,不会哪家全好地哪家地都差。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户人家得抽好多次签,几百亩地,可能得分成十几二十块。大的一块三十四亩,小的一块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亩。

  不过柯老爹每抽一个签,还是都笑呵呵的,嘴都合不上了。

  拿着签子,对照着界牌,柯老爹那个高兴啊。最小一块地都是二十亩的,这难以想象。以前在灞上,一个成丁都分不到二十亩,还得是七零八落的,一块地都不到一亩。

  “这块地好,种粟,有水浇,肯定收成好。”

  其它的移民们也都喜笑开颜。

  最后,做了些调整,先来的这些移民,建成屯堡,后来的到时再一起。并且划分村子的标准,是以原来所在地百姓尽量聚居一起。

  柯老爹等许多白鹿乡的村民们都划在了一起,来自白鹿乡的移民组成了一个屯,拥有一百户人家,刚好是两保二十甲。

  柯老爹还被乡里指派为白鹿屯的屯长。

  “现在上面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主持选出甲长、保长,然后组织带领村民们,把屯堡的墙修起来,然后盖房子。大家合力一起,先建好村子,然后再开始垦荒屯田。这段时间,州县会供应大家粮食,凭户口人数限量供应。”

  这个供应粮其实也是要自己花钱买的,但起码不用操心粮食了。如果自己去市场上买的到粮食,那自然也没有限制。

  柯老爹对于官府的安排挺理解的,村里人合起伙来建屯堡,修水利,总是比各干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