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7章 临阵磨枪(为刀在手跟俺走万赏加更!)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工具使用了。有把横刀,总比只有把长矛强的多。

  在张超的要求下,郑元珣又给了张超一些锅,每人还有一个装水的葫芦。本来张超还想每人再来把弓,最后这个要求郑元珣没答应,最终只给了张超三百把弓弩和一万支箭。用郑元珣的话说,没训练过的人配个刀枪,真遇敌也能发挥点用处,但弓弩没练过就没多大用处了。

  一百把弓和两百把弩,完全是看在私人关系上给的。

  各个衙门里折腾了一天。

  张超最后给自己的三千人马弄了不少装备。

  一人一把步槊,备长枪一把,另外配横刀一把。

  此外有三百顶帐篷,包括配套的横杆、大梁,钉,桩,锤子等。

  另外就是干粮袋一个,另配一斗二升干粮。水袋一个,能装一斗五升水,另一个葫芦。铁马盂一个,是铁制的饭盒,需要的时候也能当成一个锅。

  此外就是鞋三双,两套军衣。

  一人一顶毡帽,加顶铁盔。这个头盔,还是张超好不容易从郑元珣那里磨来的,铠甲不指望上,头盔好歹弄一个,遇敌也能有点防御作用啊。

  最后三千人,还有一百把长弓和两百把弩,一万支箭,一千条弓弦。

  他们右后军的任务是押运粮草,但并不需要亲自拉车,只是护卫。因此马车、骡驴这些,并不需要。运送粮草器械的另有专门的民夫,他们其实是护卫这些送粮队的。

  这支三千人的右后军,没有半个骑兵。

  也没有如府兵那样的一伙六驮的装备,只能自己背负装备。好在他们的装备也少,背着就行了。

  相比起正规府兵来,他们的装备简陋的发指,民兵都不如。

  要不是郑元珣开了后门,连这三千把横刀、长枪和三百把弓弩都没有。

  趁着李世民还在募兵的这最后两天,张超也很用心的给自己右后军训练。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张超训练他们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鼓乐旗令。右后军足有三千余人,这可是很大的一支部队了,在野外,如何指挥这样的一支军队可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就是那些府兵,也得每年抽出很多的时间训练的。

  府兵们训练第一项,就是这个旗鼓号令。

  张超按正常唐军的制度,每个大队授一面队旗,有一个专门的旗手和一个护旗手。反正就是张超通过鼓乐来传令旗手,每个队里的士兵则要跟着着旗手。

  队旗在哪,这队的士兵就要在哪。队旗停,则全队停。

  更复杂一些的号令,张超也无法短期内让这些旗手熟悉。本来正常情况下,张超身边除了鼓乐队外,还会有几名令旗手。每人负责一个方向,张超下令,然后亲兵传令给旗手,旗手打出旗语,各队的旗手们辨认,然后做出回应。

  仅仅通过旗语,就能指挥各队的前进后退,出战防守等。

  现张超是不指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