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1章 皈依我华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变,这些改变增添了许多新的学说,与原有的一些儒家学说整合为一起,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大华儒学。

  儒家甚至在皇帝张超的全面推动下,形成了一种儒教,这配合着朝廷全面压制了释道以及其它各种宗教。

  但这儒教,却又不同于西方的天主教或绿教等,甚至不同于本土发展起来的道教,以及外面传进来又在中原改良扩张的佛教。

  这个儒教,尊敬的文宣王孔子,以及四圣十哲七十二贤等,全都是过去先哲贤人,但同时,又包含进了许多新的学说,包括了历史、地理、物理、天文等许多新内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学说。

  而朝廷在赋予它儒教的功能时,这个教却又没有什么世俗的教宗、领袖,根本不会影响到世俗的朝廷。

  而皇帝张超以其在儒学里的深厚造诣,他其实已经慢慢的在儒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皇帝张超隐隐成为儒教的领袖,虽说不是****,但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巨大的。

  克洛维喜欢儒学,但他更看重的是张超推行的儒学,对他统治大华帝国的帮助,统一思想,还开放民智,让大华的技术等层面始终走在其它国家的面前。

  “陛下,我喜欢儒学,也熟读儒家经典,这次前来,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成为一个正式的儒家弟子。”

  克洛维国王向张超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在皇帝的主持下,入大华孔庙拜孔子。

  在大华,因为皇帝对儒家的特别重视,使得所有的学校都有孔子像。所有的学生,在入学的时侯,都要拜孔子,举行一个入泮仪式。

  泮,即古代的学校。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辟雍。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入泮,既为进入孔学的大门,成为儒家弟子。

  克洛维一个曾经受过洗的天主教徒,现在却提出要入泮成为儒家弟子,这其实已经是相当于要改信了。

  毕竟儒学不仅再是一门学说,而已经成为大华的国教。

  克洛维不但提出想在大华正式拜孔子入泮,而且还说等他回去后,想请一些儒生一起回法兰克,帮助他一起在法兰克建立文庙,传播儒学。

  这个提议确实让张超都很是意外,但也确实让他很有兴趣。

  推广汉家文明,这一直是张超在努力做的。

  汉家文明,代表的也正是华夏的文明价值观,输出文化,对于大华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就是文化上同化异族。

  大华一直也都在做这些事情,对中原各地推广全民教育,六年小学义务教育,甚至是扫盲班识字班,周末的学区传经布道。而对边疆的少民,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搞汉化教育,连那些藩属国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