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鸿泰新材_重生游戏人生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先发行股份,把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

  在1998年,许鸿泰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虽然上市还遥遥无期,自己还没有上市的计划,但并不妨碍提前发行股份。

  这有个好处,员工有了企业的股份,有主人翁的感觉,一些企业高层有了股份,干劲也更大,老板也能通过发行股份得到些钱。

  这次股份制改造是许鸿泰自己搞的,没花钱请人辅导,辅导是要花钱的,自己先简单弄弄再说,反正再过十年也不一定能上市,得看到时候发展的规模与机遇,上市也是需要机遇的。

  自己操作不一定那么正规,但差不多就行了,原来的企业股份制改造很多也是不太正规的,只要不是以侵吞和圈钱为目的就行。

  鸿泰新材一共发行了八百万原始股,一股一块钱,这个一块钱的价格并不高,要照顾自己的员工跟高层,价格高了不合适。

  从发行规模来看,八百万股的规模很小,大的上市公司股份有两千多亿股,如工商银行,这是规模非常大的,一千多亿股的如中国石油,事实上有一百亿股的公司就是大公司了。那些规模小的公司,也就四五亿股份。

  当然也不光看有多少股,还要看股票价格,从市值看最准确。在我国,市值十亿以下的,基本上是最小的上市公司了,十亿以下的没有几家,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无论从市值看,还是股份数看,鸿泰新材离上市企业都差了很远,远远达不到要求。

  但是,上市公司有收购兼并参股的需求,鸿泰耐高温材料的研制成功,被一家规模比较大的上市公司看上了,想收购鸿泰新材厂。

  中国有句话,叫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简单说就是想说了算,对企业来说,就是控制权,这个很重要。

  许鸿泰自己创办的企业当然想自己说了算,即使上市之后能够绝对控股的话,那还是说了算,自己创办的企业谁也不想被人扫地出门。

  所以成功的收购,必须溢价,真正好的企业没有溢价没人卖,傻子才卖。

  在2010年以前,那时候有个最简单的说法,只要公司上市了,那老板绝对是亿万富翁,甚至公司的高层也都是亿万富翁,普通的有股份的员工,都是百万富翁。

  2010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涨,上市之后的财富要更多。

  许鸿泰不是那种泥腿子出身的企业家,他是正规的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什么都清楚的很,不会随随便便把企业卖掉。

  但是也有一点他也明白,上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只有几百家,还不到一千家,平均算的话一个省才几十家,上市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所以如果要收购鸿泰新材的话,也是有可能的,要看怎么谈了,看什么样的价格,以及以后企业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的懂事会,是控制着整个上市公司,有的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甚至孙公司都有很多,这些下属公司有些还是创始人经营,有的把创始人扫地出门,有的也与子公司有矛盾,总之啥情况都有。

  有的上市参股控股的公司有几十家上百家,什么情况都有,可能一个公司一个情况,所以收购鸿泰也是有可能的,鸿泰新材也是一家比较优秀的企业。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