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2章 利大于弊_大唐马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金徽皇帝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可不就是天底下第一男子么?李淳风居然迷信了。

  从这里观察大明宫是最不清楚的地方,但李淳风坚持选这个方位。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大明宫里的重重殿宇,里面各处都静悄悄的,内侍和宫女们的表现,与酺日应该有的热闹很不相称。

  他能看到太液池北边的那片石榴林,这让李淳风想起了皇帝在谢贵妃的大福殿——给他的那次深刻教训。

  那是一次多么令人茅塞顿开的启迪啊!

  李淳风研究易理的眼界,仿佛就是从陛下那次的召见后才豁然开朗了。

  他不再尝试着去猜测陛下了,因为每一次都心乱如麻,根本不能静心。

  有一位老太监带着两个年轻的太监,从城下缓步上来,又朝着李淳风坐着的观天台走近,李淳风浑然不知。

  太监们站在观天台的下边,仰着头对太史令道,“李大人,陛下有旨。”

  李淳风蹭地一下跳起来问道,“陛下是让下官立刻去见他吗?”

  太监摇摇头,和蔼地对他道,“不,陛下说,皇后娘娘病体未愈之前,任何宫外之人不得赏城了,太史令请下城吧。”

  李淳风想,初五那天晚上皇后同众妃登上丹凤门,虽然时隔意象不大好的剥卦,有群阴犯阳的含义,但是看起来丹凤门的阳气还是很足的,因而身为群阴之首的皇后才病了。

  那么有没有皇帝和皇后两败俱伤的可能呢?李淳风又凌乱了。

  ……

  初十,金徽陛下有旨:为了皇后娘娘的康复,尽量减少对大明宫的打扰,早朝改回在太极宫的太极殿。

  皇第一直不露面,有些人早已习以为常了,露面才奇怪了!

  同一天皇帝还有旨,晋封李治为皇太弟。人们沉默着,接受这一旨意。

  自古可有谁听说有这样一类储位名堂?赵国公,褚遂良等人纷纷表示,金徽皇帝陛下的决策极其英明。

  晋王殿下有居于储位的经验,又下正当少壮,能够为金徽陛下分忧。同时也就是说,假如皇帝出现了什么不测的话,晋王将上位。

  李治对皇帝的决定连谦虚一下、说几句“德能不称位”的话都没有,这更证实了许多人早已猜到、却不敢说出口的猜测——皇帝在初五那天已经驾崩了。

  晋王按着“皇帝”的旨意,举家由入苑坊晋王府搬入了东宫,正式行使储君的职责。

  朝堂上忙着站队,这就简单多了,因为没有选择,只须拥护。

  晋王李治面色始终冰冷着,在众人看起来仿佛在说,“有些东西该是谁的便是谁的,寡人用不着给你们的拥护记功。”

  那个不祥的猜测已然到了东宫了,武媚娘曾经在没有王妃在场、只有她和晋王在一起的时候试着问道,

  “殿下,我们何时搬入大明宫呢?殿下会不会将柳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