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扩张 2_超级金融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明先是介绍了一下大纲,然后就逐个题目讲述。先是介绍了我国航空业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和工业化国家的数字对比,然后就开始讲述他的方案。

  高明准备再上海先建立一个航空公司,公司可以先租用虹桥机场的场地,飞机可以以租用的方式搞到,这样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飞机的数量。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将定期发往西方的航空公司培训,这个由高明来安排,如果政策允许,还可以高薪聘请大型航空公司的顾问到这里来,使公司一开始就建立在先进的管理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一批业务骨干,以便今后的扩军。

  下一步,在适当的时候,估计是在航空公司运营三到五年后,高明准备在浦东投资一个大型的机场,机场可以分一期、二期、三期,机场的级别可以比照美国大型民航公司的大型机场的级别修建。建好后即便是自己用不了那么多地方,也可以租给其他的航空公司。这时商飞的民航适用型的飞机应该可以拿到适航证了,航空公司就可以大量采购商飞的产品,从而拉动国内的大飞机制造业的繁荣。反正说到底,高明是除了商飞的产品哪里的飞机都不买,要全力支持商飞的腾飞。

  说道海运时,高明知道现在国内的船厂大多吃不饱,他的思路就更简单,先租几条船把海运业务的架子搭起来,同时大量向现有的船厂订货,他的目标是要拥有一个远东前三名的船队,因为他知道未来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出港的货物将逐年呈几何级数地增长,根本不愁船队吃不饱。这些订单既拉动了国内造船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繁荣,也为将来的中国打造了一支庞大的运输力量。需要国家配合的就是提供港口和相关的人才包括管理人员,海员,机械师等。

  从战略上说,一个国家的海空力量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商船和商业航空的基础,这就好比金字塔的塔底一样,二次大战的时候,欧美的商船和商业航空公司的人员很快就成为了海空军的作战和后勤人员。

  至于汽车,高明的构想是先趁着这次欧美的股市崩盘从面临倒闭的公司中收购一些整车制造或配件制造的公司,这时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还不象后来那么严,还是相当有机可乘的。但这个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他不愿轻易上马,只是向领导们表达了自己愿意投资的意向,希望以后上马项目时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所有高明选择的产业都是龙头产业,一旦发动都可以带动一批上游的配套产业,高明现在的资金可谓相当的充裕,必要时可以给上游的产业专项贷款,就象给商飞的关键供应商贷款一样,使他们有资金进行研发和生产上的改善和突破。,

  最后,他提出了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