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7、二十年3月9日 晴_宋北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找了不少精通土话的本地人充当宋军的向导,真的是给大宋省了很多事。

  所以安置一个学徒倒真的不是问题。

  而让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波斯小老弟在工坊展现出了惊人的工程天赋,他的很多奇思妙想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他折腾出了一款涡轮机,可以使用蒸汽机的蒸汽进行传动,虽然最终因为里头的轮盘会在运转中扭曲和变形没有能够形成高效的应用,但他的理念却得到了认可,因为如果有更好的材料,这个发明是非常有价值的。

  还有他似乎对电非常有兴趣,并且用了四个月自学电力启蒙课程,然后竟然能通过铜线的缠绕,弄出了一个可以悬浮在半空中的磁场线圈,并且通过将这个线圈进行逆向切割,他整出了一场导致工坊停工三小时的电磁爆事故。

  但这件事并没有让他受到惩罚,反而他被特批进入了长安国家工程院中去学习,虽然这个地方是绝密的机构,但相比较这个年轻的天才来说,秘密并不是问题。

  二十年了,宋北云曾经记得看过一个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纪录片,里头的科学研究大概就是以二十年为一个周期,二十年科技树就会大爆一次,如今算了算正巧是这大爆的年份,而出现的成果也果然没让他失望。

  而从报上来的成果来看,化学院和材料院一马当先,工程院紧随其后,反倒是数学院和综合科学院沉寂了下来。

  对此宋北云倒也不着急,因为化学和材料这两个学科,就是科学中的老实人,只要肯花时间花精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想数学、物理那样,可能研究几十年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同样也是这两门学科,因为是老实人,所以别想着有什么突然的突破,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在数千数万种材料中一点一点的摸索探寻。

  理论突破是很快的,但这种基础学科跟不上,一切都是枉然。

  火车现在已经出现了第三代蒸汽机头了,马力更大、能耗更低、速度也更快,但仍然没有跳脱蒸汽机的范畴,但火车的研发速度再快,铁轨却是跟不上,桥梁技术也跟不上,长江黄河就成了火车的天然屏障。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制约发展的东西真的不是某样成果本身而是它的配套设施技术。

  “不知道啊,战线太长,没有合适的即时通讯,我最少得三个月才能接到一次战报。”

  这日,宋北云正在福王家中吃饭,席间福王问到了前线战场的事情,他也只好据实告知。

  如今福王早已不过问战事,自从定国公去了之后,这位为了大宋征战一生的老帅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每日沉迷花花草草、舞文弄墨,家中也没有了半分武将的模样,任谁看他都只是个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子,即便是说了恐怕也没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