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章:回乡_初唐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没睡多久,辰时初,韩猛就起床,准备回乡。

  同时也安排李大牛,先一步离开,前往几处石灰窑联系,韩猛在为制取氢氧化钠做准备了。

  之前不准备弄肥皂,就是因为大唐的油脂太少。

  牛油猪油都不够人吃,价格高的离谱,而植物油也不便宜,奇怪的是,植物油现在基本上都是点灯。

  很少食用,并且,植物油也是战略物资,兵部大量囤积。

  是火攻与守城的重要物资。

  石油也有,此时叫洧水,石漆,石脂,但这东西一直到清末,都未曾大量开采与真正的普及应用。

  为何?

  很简单,产量太少,仅仅靠地下渗出来那点,也不可能形成产业。

  韩猛是后世之人,很清楚的知道,中国就没有容易开采的油田,解放初开采石油的成本,都是中东地区的几十倍。

  可想而知,难度多大,在初唐韩猛根本就不考虑这种事。

  韩猛于前院,上了马车,刘莽儿驾车,沈世平骑马随行,其后是四辆租来的马车,拉着那些女子。

  车队缓缓的出了韩府大门,向着金光门而去。

  就刘莽儿与沈世平两人护卫,韩猛却是一点不担心,现在他根本不怕几十上百人的袭杀。

  他倒是希望丘行恭尽快的动手,也好一劳永逸。

  可惜的是,一路上安安静静,啥事都没发生,午时初,就到了百甲镇。

  之后,从百甲镇前往韩家庄的路,马车就跑不快了,也越发的颠簸。

  还好是冬季,如果是夏季,一场雨之后那泥泞都没办法走。

  坐在马车之中,韩猛随着马车摇摇晃晃,他掀开帘子,看着高低不平的道路,也是很无奈。

  看样子还需要铺路,不然如此颠簸,实在是受不了。

  但在这个时代铺路,也只能是青石条,至于弄什么水泥,韩猛暂时没考虑。

  不切实际的不去做,水泥的技术很简单,但在这个时代想大量生产,却是最难的。

  就如同这个时代的矿盐一样,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时代局限性,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

  水泥两磨一烧,很简单,但需要的人工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人工磨成细粉,就算用畜力,一天又能够磨多少出来,石灰石粉碎,之后磨粉,再烧结,再粉碎磨粉。

  水泥的能耗是成本的一大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想在这个时代生产水泥,也顶多弄一点自家用用。

  如果打算用水泥做一条路,那还不如青石条来的快,并且省钱。

  当然,这种技术是要普及出去的,有兴趣的可以少量生产,说不定也能够形成产业雏形。

  不过可以预见,价格肯定不会低。

  任何时代,都不能脱离经济规律,任何产业也都不能无视成本。

  就如同刚开始的一个很简单的取暖炉,普通老百姓也用不起,因为铁价在那,逃不开的。

  一斗米二十几文,一斗白面四十几文,从这个就能够知道,一个炉子几贯钱,对于老百姓是什么概念。

  韩猛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开春就修路,就用青石条,顶多就是利用意念,从美洲搞一些青石条过来作弊。

  当然,韩家庄附近还是要寻一处山体,开采石料。

  颠簸之中,不知不觉也临近了韩家庄,同时,也看见了皑皑白雪覆盖的山林,以及山脚下的韩家庄。

  东峪溪两边都冻结着冰,只有溪流中间,还有一道缝隙,溪水缓缓的流动。

  现在的韩家庄,人口翻了几倍,所以,人气自然也旺盛,很多在外玩耍的孩子,看见马车队,都兴奋的叫喊着。

  很快,村里一队骑兵迅速的出现,直奔车队而来。

  这是韩家庄的护卫队,现在由王家大郎负责,看到有马车队进入韩家庄范围,护卫队立刻出动,前来查看。

  (好吧,我又写实了,肥皂与水泥玻璃这些,不能如人家那样,很轻松的就搞出来)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