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7章 税制改革之四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高的原因,也有朝廷控制力下降,大量铜块收不上来,流入民间私铸钱或铸铜器的原因,非常复杂。

  “现在金银铜课税还是四分取一么?”

  “是。”

  “民间矿冶多,还是官府矿冶多?”

  “民间矿冶是大头。”

  “朕知道了。”邵树德想了想后,说道:“金课、银课、铜课,可否调高税率?”

  “可以是可以,但产量一定会大大下降。”储慎平说道。

  “可有先例?”

  “唐德宗年间,曾提高诸官私铜冶课税,结果产量大降,铜价大涨,铸钱已无利可图,江南铜冶大量关闭,后在河东蔚州、京畿商州增设钱监,铸钱量才有所恢复。”

  是的,铸钱也可能亏本,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发生的事情。

  开采、运输、冶炼、铸造,都是有成本的,当成本超过铜钱本身价值时,铸钱就无利可图。

  唐代很多铜矿之所以不开采,除了战乱因素外,也有经济原因。

  唐代还搞过禁止私人开矿,但结果是贵金属产量暴跌、成本大涨,朝廷收入反而下降了——产量跌的原因是成本暴增,产生亏损,不得不大量关闭矿坑。

  真的不要高估官僚体系的能力。这不是现代精细管理的社会,在古代,搞国营经济不说死路一条吧,但真的风险很大——渤海商社现在一年赚十多万缗钱,邵树德深刻怀疑,如果换成私人来做,绝对不止这么点利润。

  吃过亏后,唐廷摸索出了一条办法,即相对容易开采、预计成本较低的“肥矿”,由官府直营,其他矿统一交给私人开采,朝廷收25%的产出作为税。

  直营的矿,也采取招募“坑户”承包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此才维持了下来。

  邵树德也觉得,这大概是在现实情况下的最优解了,想出这种折中办法的官员是有水平的。

  在开矿这方面,夏朝继承的是唐朝的政策,官私合营,税率25%。私人开采的矿,除四分之一产出作为税收走,交给钱监铸钱外,剩下的也会由朝廷收购一部分,主要是用粮食、布匹收购,然后交给钱监铸钱。

  这其实也是一种消化田税的方式。

  粮食比较笨重,在交通条件不好的地方,运输成本极高,解送中央甚至会产生巨额亏损,只能留在当地库中。如果附近有矿山,那么可以通过采购贵金属的方式,就地消化一部分,铸成铜钱后运走,这是唐代故智,属于没办法的办法。

  “有些时候,朕都觉得,索性把矿冶都交给商人好了。很多矿监,扣除成本,一年能不能有四分之一的利润,还两说呢。”邵树德哼了一声,有些无奈地说道。

  赵光逢等人低下头,没接话。

  他们知道,圣人只是发发牢骚罢了。你交给私人采矿,固然可以舒舒服服收四分之一的矿税,但人家有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