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5章 察举制_回到三国做刘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位西席,他提倡“所有人都有权利获取知识并做官的权利”。”

  “在孔圣人的倡导下,大批的“庶族”群体学到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本事。伴随着诸侯之间战争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获得了做官的权利,开始跻身于“士”的群体,比如子路、吴起、庞涓、苏秦、张仪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和“庶族”的界线就开始模糊,“士”的数量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单独的“士族”群体。自秦王统一六国后,“贵族”彻底消失,除皇帝之外,所有人都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从此之后,“士族”就垄断了做官的权利。”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做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将对儒家思想的熟悉程度,做为考量人才的标准,这就诞生了“察举制”,这让“庶族”也有了入仕为官,以及跻身为“士族”的通道,但是……”

  “朱大人……”刘闪打断了朱熹的话。

  在这以前,刘闪对“察举制”的了解颇为浅薄,眼看朱熹说得头头是道,便想详细了解一下“察举制”的详情,但朱熹似乎要一笔带过。

  “朱大人,可否详细解释一下察举制?”刘闪饶有兴趣地问道。

  “既然刘公子想知道,下官将言无不尽!”朱熹稍稍整理思路后说道:“刘公子,“察举制”主要分为三科,分别是“举孝廉”、“举秀才”、“举贤良方正”。”

  “愿闻其详。”

  “刘公子,所谓“举孝廉”,这是以“郡”为单位,由郡守向朝廷举荐做官的人选,其举荐标准就是“孝敬父母”。”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