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恭祖或许是想借此机会做些什么。事实上他也确实需要做些什么。泰山众得罪的可不只是琅琊王,徐州大姓哪个不恨他们?

  矛盾激化之下,他需要做出决定,究竟是要对臧霸袒护到底,还是放弃臧霸以求徐州大姓的支持。”

  李澈在殿中来回踱步,脑筋飞快运转起来,关于三国里陶谦让徐州的历史,后世有不少人分析这是徐州大姓们选中了刘备,所以逼迫陶谦乃至捏造遗嘱的结果。

  理由当然是因为《三国志》记载的陶谦遗嘱是在病笃之时对别驾糜竺一人所言。而糜竺后来与刘备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这种基于史实做出的合理推断虽然未必为真,但也有很大的参考性。例如糜竺、陈登等人对刘备的看法,以及陶谦对刘备的看法是否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如果说臧霸是陶谦藉以安定徐州的军事支柱,那糜竺等大姓则是陶谦强大政治力量,是他们鼎力支持,才让陶谦能够掌控住徐州。

  当这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出身士人阶层的陶谦会选择世家大姓一方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只是师出当有名,任谁也知道陶谦当年肃清徐州离不开泰山众这柄利刃,若是随随便便卸磨杀驴,且不说能不能打赢,单说名声上的妨碍便足以让陶谦有所迟疑。

  曹操东进,既是危险亦是机遇,那讨贼檄文虽然指责陶谦剿匪不力,但又把泰山众打成了匪寇,若是运作得当,陶谦未必不能趁此机会彻底解决这个祸患。

  再说了,如今泰山众正抵在第一线,消耗巨大,客观上也降低了陶谦插刀的难度。

  “他是想试探,试探我的态度。想知道我会不会默许他的作为,或者说我会不会帮他。”李澈肯定的说道。

  话音方落,还未待吕玲绮发问,忽的听见外面渐起嘈杂之音,李澈蹙眉问道:“外间何事惊慌?”

  不多时便传来太史慈的声音:“回禀君侯,是城中走水,卑职恐有歹人作乱,故下令护卫严加戒备。”

  推开殿门,李澈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极目所见,天边仿佛被染成了红色,隐隐可见火光冲天。这般大火,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一般的“走水”能够造成的,也难怪太史慈下令防备。

  见李澈走了出来,太史慈连忙道:“君侯,还请回殿中安坐,外间之事卑职会处理好的。”

  “可有查明原因?”

  太史慈沉声道:“暂不知缘由,只是……似乎起火之地在我军屯驻点左近。”

  “唔……看来是有人坐不住了,这把火很有趣啊,是警告,还是离间?”李澈摸了摸胡子,转而问道:“可有百姓受殃及?”

  太史慈一愣,似乎没想到李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想了想后认真道:“昨日卑职随琅琊王家令一道看过,驻所左近无有百姓,当是无事。”

  李澈轻轻颔首,下令道:“分出五十人出王宫去看看,尽快把火扑灭,勿要损伤百姓。若有财物受损者,青州牧府出金补偿。”

  “诺!”太史慈肃然应是,随后又诧异道:“君侯……这里是徐州,您……”

  李澈摆摆手,淡然道:“格局放大一些,心胸放宽广一些,若是斤斤计较,那格局也不过仅在一州罢了。此时不是吾民,未来未必不是。”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