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六章 决断(上)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般。

  即便是在冀州激进派拼命攻讦荀彧之时,他也仍然坚持中立,不偏不倚的处置着那些挑事之人,似乎对此没有丝毫的怒意。

  送走了不知是第几批来诉苦的族人,即便是一直维持君子仪范的荀彧,也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

  和那些短视的族人不同,他很理解荀攸的做法,这既是出于荀攸自己的决意,也是为了整个荀氏。

  荀攸之所以能够超然于外,是因为他可以算是元从之臣。他是第一个投靠刘备的名门子弟,并为刘备打下赵国这个根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身上,家族、地域的影子非常淡薄,所以刘备愿意相信他的公心,相信他的忠诚。

  可若是荀攸身份转变,成为了荀氏的领头人,那么刘备就算再念旧,也难以去无条件信任他的每一个建议,家族的牵绊,在这个时代是足以与君臣关系相抵的。

  这也是只有刘备麾下才会出现的奇怪情况,若是换成其他人,就算荀攸再怎么表示中立,恐怕也绝难信任他。

  因为荀攸和李澈不同,他是荀氏子弟,是名门之后,有着庞大的政治资源,任何一名主君都需要对这种人提起万分的警惕;而李澈只是一介山野无名之人,即便他拥青州而独立,也无法参与进诸侯争雄之中,这是名门的游戏。

  轻轻揉了揉眉头,荀彧只觉得有些身心俱疲。原本几人分担的事务,这几日却是尽数压在了他的身上,骤增的压力虽不至于将他压垮,但也让他有些疲倦。

  只是荀攸和沮授北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幽州之事必须尽早解决,只有沮授和荀攸这等人物,才能担负起刘备的信任,做出临机决断。若是换其他使节,那恐怕会错失良机。

  “别驾,牧伯请您去议事堂一叙。”

  侍卫的传呼声把荀彧拉回了现实,稍稍整理了下仪容,荀彧从容道:“吾这便过去。”

  ……

  “这些日子辛苦文若了,诸事繁杂啊。”

  不出所料,刘备的第一句话便是诚挚的慰问,荀彧朗声道:“明公言重了,本是当为之事,谈不上辛苦。”

  刘备笑着颔首道:“虽是当为之事,但能每件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却又是不易之事。只是还望文若再坚持些时日,待到幽州事定,公达与公与也可稍作分担。”

  荀彧一怔,疑道:“明公……已经做出了决断?”

  “若要说决断,吾早已有了决意。只是不比你们智计超人,吾对幽州局势推演倒是颇费了些时日,是以今日才请文若前来,论一论该如何行事。”

  刘备坦然与荀彧对视,双眼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犹疑与困惑,取而代之的是不可动摇的坚定,连带着本来颇为面善的神情都硬朗了几分。

  荀彧轻轻呼出了一口气,轻笑道:“请明公直言,吾洗耳恭听。”

  刘备肃然道:“景升兄与伯圭兄的争斗已经不可避免,胜负难料。若一方能够摧枯拉朽,那且按下不提;若是两人僵持三月以上,那吾便不得不插手,否则幽州陷入战火,北疆不稳,黎民涂炭,便有吾一分罪过!文若以为然否?”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