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不遣人往观津一行?”

  刘备摇头道:“子经是备之挚友,又是将才,安能遣人拜访?待赵国之事稍缓,备自会亲自登门,以示心诚。”

  “田元皓等人也是如此?”

  “虽然很可能难以得到认可,但不试上一试终究不甘心。此前节令之时,备已遣人往三处奉礼。对了,明远提到的还有一位常山真定赵子龙,备也遣人奉礼了。”

  荀攸挠挠头,问道:“这就是李明远说的‘礼多人不怪’?”

  “虽然以备之见,这个‘礼’更多的是礼节之意,但作为礼物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荀攸点头赞同道:“先存下一份善意,终究比贸然登门要好上不少的。”

  “可惜柏人县那位董公仁不肯回应备的善意。”刘备有些遗憾的摇摇头。他也为董昭送去了礼物,可是却被退了回来。

  董昭还回信道:“遗财谓之贿赂,非只下与上,昭唯清廉立身,不敢私相授受。”

  让刘备一阵哭笑不得,偏偏董昭在柏人县还干的很好,荀攸也没有找出他的空子,只能是任凭他继续做他的县令。

  好在只要刘备仍是邯郸令,一般的命令这位董县君还是会听的。

  “倒是攸无能了,这董公仁真真是油盐不进,颇有些麻烦。”荀攸也有些遗憾,他还是很佩服董昭的才干的。

  虽然只在柏人呆了两天,但其所见,柏人县的气象与其他诸县完全不同,这董昭不管是不是命世之才,但一个能人的名号是跑不掉的。

  “许是备与其无缘吧,公达无需在意。能有公达之助,岂不胜过他人百倍?”

  荀攸还是很受用这些吹捧话的,但想到一件事,他还是皱眉道:“关于韩文节要任冀州刺史一事,相君如何看?”

  这却是京中传来的最新消息,黑山贼此前的作为确实激怒了朝廷,但其依从太行山脉的沟壑山谷往来,转进如风,剿灭起来甚是困难。

  是以朝廷意图先统合冀州各郡,对黑山贼的势力进行分割包围,要统合各郡,那自然离不开一位刺史乃至州牧。

  但韩馥是袁氏故吏,身上袁氏的烙印那是洗不掉的,荀攸难免担心其与刘备为难。

  刘备却没有荀攸想象中那般担忧,他轻笑道:“明远似乎早有成算。韩文节任冀州刺史,这还是在大将军掌控中的。”

  “哦?”荀攸心里微微一动,李澈应该从没有接触过韩馥,为何会这般自信?

  刘备解释道:“据明远还有大将军主簿陈孔璋的说法,这位韩中丞可谓是一代庸才,若是为州牧还有些麻烦,但只是刺史的话,或许并不难对付。

  此前明远便担心大将军无力阻止其他人出任冀州刺史或州牧,便建议大将军事不可为之时,可促使韩文节为刺史。

  大将军本想拖到明年再任命,但显然计划有变,张燕的作为太过了,大将军也压不住满朝的意愿。”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初,备为赵国相,澈乃遍察周边能人异士,悉列其名予备。钜鹿田元皓、沮公与,常山赵子龙,魏郡审正南皆在列。

  攸叹曰:“古有伯乐相马,今有明远相才,异曲同工矣。”

  ——《英雄记》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