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挂冠而去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听流言,动辄聚众鼓嚣哄闹引得满城风雨,一二百年来都是如此。此时米贵,难免多事,朝野皆知是前任错也,你不必过于在意,熬过数月总能平息。又不是没有人保举你。”

  李佑答曰:“在其任便谋其事,今城中多患,盗抢成风,身为理刑官岂能坐视。”

  王知府又道:“哪朝哪代没有此等天灾事,比眼前更惨者比比皆是。你当我尽人力尔,岂能事事如意,但求问心无愧不负朝廷。”

  “多谢府尊教导。”李佑道。

  王老知府这番话也是好意,在他眼中李佑任有千般的聪明机敏干练,但也离不了一个词:年轻。

  譬如当前,李佑年纪轻轻刚当上实权七品官,也许是感到新鲜也许是热衷权势快感,或许又是名利心切,导致对于公事的兴致极为高昂。若只是积极性高还算正常,但李推官的表现明显有点过头,到了既苛刻又亢奋的地步。尤其可为佐证的是,他连女色都抛之脑后了——算起来以风流好色著称的李探花多长时间没有新绯闻出现了?这正常么?

  王知府三十年官场生涯,类似的年轻官员也不是没见过。于是一来担心亢龙有悔过刚易折,二来担心李佑较真钻牛角尖出现行差踏错。又想到现在府衙就两个官员,各自分理无数事务,真不能再少人了,忍不住出言开导几句。

  此人毕竟读书少又出身卑微,缺了举重若轻的大家气度,王知府心中评道。

  李佑则感慨道,世人都说做官好,为何我当个官如此繁难?

  王知府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李推官当天便发出牌票,派衙役送到几个洞庭会馆和徽商会馆,召各大粮商一月二十八日至城隍庙共议粮价,因为这些年苏州府的米粮生意多是洞庭商帮和徽商在做。

  二十八日,二十家粮商汇聚城隍庙,李推官驱逐无关人等,强封庙门,令诸商计议,半日无人言语。

  李推官欲强抑米价,曰:“每石一两五钱。”

  诸商不许,辩曰:“百货万物皆随行就市。米贵则请官府出仓平粜,焉有只言片语定价之理。”

  又闭半日,请增五钱,李推官始放人出,门外等候人群犹疑不已。

  其后奸商奔走相告曰“官府已别无他法矣”,米价复涨至三两,府情哗然。

  李推官怒极,聚府县衙役并守备兵丁数百,意欲强征米粮平市。

  知府王公喝止道:“官府明抢,尔欲效南平贼乎!”遂作罢。盖此辈奸商所靠牵连甚广,王知府老成晓事之故。

  米价不抑,风波愈烈,又有北城纸坊雇工,以姚某等数人为首领,广发传文,纠千人叫歇罢工,以米贵之故请增薪资至每日一钱,纸行只允六分。所差甚多,数次相谈未果。

  两方连日争斗不休,殃及无辜。李推官前至其中,厉声斥道:“前有府衙奸邪,后有粮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