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六章 房相问策_贞观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房玄龄、高士廉正在两仪殿议事,兕子蹦蹦跳跳地闯进来:“阿耶,那长龙一般的火车,从小王庄到长安,一个时辰不到,拉了六十万斤!”

  李世民本来是满眼的宠溺,听到这消息却不禁吃惊地站起来。

  两位仆射同样是满面愕然。

  这个数目,安排过漕运的人最清楚不过。

  运河漕船的运输能力,一艘只有二十六万斤啊!

  也就是说,这一趟车皮,竟等于两艘多的漕船?

  (参照1956年出土于山东省梁山县宋金故河道内的明代漕船,为四百料容量,每料约325公斤。)

  这运输能力,如果在长安与洛阳之间铺开铁路,长安还会有缺粮却运不上来的痛苦吗?

  长安之所以被后世放弃都城之选,并不是因为老秦子弟不够武勇、山川不够险要,而是因为粮食!

  仅仅长安就有百万之众,关中大地的粮食不足以奉养如此多数量的非农人口,而通过运河漕运而来的粮食确实是不少,可长安到洛阳之间高落差,导致了大批量运输的难度与成本略高,所以有皇帝率百官去洛阳就食的传统。

  时间长了,政治中心自然转移,这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如果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修起铁路,无论成本多高,只要能确实解决粮食运输的难题,那就值当!

  王恶被心急火燎地召上两仪殿,闻言无语。

  长安到洛阳八百余里,崇山峻岭,地势复杂,你还得考虑坡度过大时,前后两个火车头共同发力能不能负荷得起承重。

  最大的问题是,隧道可以不打,顶多绕点道;桥梁却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更尴尬的是,道路修建上,小王庄学院勉强能说得上话;桥梁,却实打实是他们的弱项。

  李世民无比鄙夷。

  就知道吃独食,不会用眼睛瞅瞅外面吗?

  你觉得,工部尚书阎立本在道桥方面的造诣不够使吗?

  钱财问题,主导问题,都是要细谈的。

  看起来,似乎背靠大唐皇家钱庄,钱财的问题最容易解决。

  货币发行权在手,多印点票据就能解决了缺钱的问题了,不是吗?

  还真不是。

  滥发货币导致货币大规模崩塌的例子,在本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宋朝四川民间发行的交子,明朝朝廷发行的宝钞,1946年的法币、金圆券,都是鲜活的例子。

  后者更是导致一个王朝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纸币的发行是有杠杆,可以有一定量的超发,但是,不能超量,否则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狂涨!

  所以,真实的集资势在必行。

  朝廷主导,这一点很头疼。

  要有一个守原则却又不死板、有能力却又不张狂、会管理却又懂技术的人员掌舵,何其难哉!

  “鸿胪寺你有多久没去了?”

  李世民的目光,就像那些资本家盯着996福报的员工。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