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九章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三国之曹魏虎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有人在,如今他却要一把火烧光贮藏在这的数十万石谷物,真是作孽!

  可如果不烧,张济便有了固守和追击的资本。

  权衡之下,也是不得不为之。

  渐渐地,火势大了起来。

  巡游的西凉士卒望见以后,急忙跑去禀报张济,说函谷关内燃起大火,城门也已经打开。

  得知此事的张济为之大喜,当即下令攻城,侄儿张绣更是领军一马当先的冲了进去。

  上至张济,下至普通士卒,所有人都在欢呼,因为函谷关已成囊中之物,唯独贾诩神色落寞,远远望着城关摇头叹息。

  张济不懂,这种大好事情,贾诩为何还不开心……

  于是问:“先生何故长叹?”

  孑然而立的贾诩阖上双目,腿旁衣衫微扬,呼出口浊气,似是有些疲倦,然后睁开眼睛,叹上一声,说:“我们的追击,到此为止了……”

  正幻想着如何将天子掳回的张济愣了一下,贾诩这话不亚于给正在兴头上的他浇了一盆冷水。

  他侧目看向这位一路上从未妄言过的“军师”,不死心亦或是不甘的问着:“何以见得?”

  张济打破砂锅,贾诩便说出自己推测:如此大的火焰,必是徐荣狗急跳墙,放火烧了粮仓,粮仓一毁,没有粮食支撑,我军无以为继,关内还有这么多的将士,咱们负担不起……

  后面的话,张济没听进去,他的意识里带有侥幸,只是摇头,不不不,你虽然聪明,但不可能事事都能料中,说不定这次,就是你猜错了……

  然而大半个时辰过后,扑灭大火的张绣差人回报,说以很小的代价攻克了这座险关,同时关里的粮仓焚毁,没留给他们一粒粮食。

  张济心头凉下半截,面容如丧考妣的同时,又暴怒不已,他很想将狗急跳墙的徐荣抓回来碎尸万段。然而他也知道,现在追击肯定也来不及了,徐荣这些人轻车快马,心头又无顾忌,早已跑得远了,他们追不上的。

  没有粮食,函谷关便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切还是得问贾诩。

  “先生,咱们接下来咋整?”

  “将军真听我的?”

  张济听出了弦外之音,这话的意思,似乎还有办法,于是笃然点头,神色坚定的郑重说道:“某信先生,即使赴汤蹈火,亦是在所不辞!”

  贾诩为之动容。

  说实话,张济不算明主,出身凉蛮之地,以杀伐立身,却能对自己言听计从、信任有加,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贾诩不忍拂了这份情谊,认真替张济谋划起来:“中原诸地疆域广阔,却形势复杂,世家望族林立,群雄割据一方,将军有攻破长安、逼死王允的劣迹,中原州郡恐怕容不下你……”

  “而关中一带,樊稠已死,李傕、郭汜结盟,虽是一丘之貉,但人心隔肚皮,这二人皆不是善类,早晚必起狼烟!”

  “至于并、幽之地,将军没有依靠,也难以立根……”

  贾诩说了许多,仍没点明主题,张济不由急了:“那我该何去何从?”

  “在下愚见,有八字可赠将军。”

  张济一听,眼神里藏不住的急切,连忙拱手:“请先生教我!”

  贾诩缓缓道来:屯据弘农,以观天下。

  …………

  出了函谷关,为防张济来追,夏侯安和徐荣等人俱是一路狂奔,直到逾越百里,才停下稍歇。

  回望长安,层峦叠嶂。

  他蓦然想起稼轩居士的一句词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来时匆匆,去时,也是匆匆。

  重新启程时,夏侯安再次回望,夕阳的余晖落在肩头。

  这一眼,使他定格许久。

  董卓、王允、秦邵等人正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登场,一一划过脑海,说着,笑着,有人大哭,有人大笑……

  夏侯安怔了一阵儿,直到秦沐可过来喊他,他才回过神来,然后翻身上马,收回目光,向前远眺,用只有自己能够听见的声音,轻叨了一声。

  再见,长安。

  (本卷完)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