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始识谋深别有功(续)_唐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水陆真腊、林邑、骠国等地,都是土地肥沃而气候湿润多熟的稻米盛产地;因此在当地收成季节谷价极低,就算摊入千里迢迢转运到中土沿海的运费,也是相对中土低廉的救灾赈急手段。

  又比如,特许持有中土发放牌照的商人,在当地开办工场、开采和经营矿冶;就地招募劳役和捉捕野人,建立专属的护卫队伍;而地方有司必须提供协助和便利。或又是租借沿海的港口,为往来海上航路的天朝船团和护航、巡游水师的驻泊、补给之用;

  作为相应的回馈,除了国家层面上象征性的例行赏赐和官方指定贸易之外,还授予相应使团及其随行商人群体,在中土采买大宗特色物产和奢侈品的配额,或又是驻留和定居在中土指定的口岸地区,以为经营相应特色产业和提供各种服务业的需求。

  当然了,负责支援天竺攻略的水师,自然不会去主动找这些沿海邦国的麻烦。但是大多数实际情况是这些散布在南海岛邦小国,被那些横行在海上的唐人船主和海商,给轮番祸害的受不了了。他们甚至胆大包天的洗劫和焚掠了,作为中南半岛第一大势力的骠国(蒲甘王朝)多处沿海城邑和港口。

  毕竟,现如今大唐的造船技术和海战水平,在太平军引领下已经走上了一条日新月异的快车道;虽然没有机会获得火炮,但是光是制造千料以上坚固大海舶的技术底子,又重金接盘了淘汰下来的床弩、投掷器等重型军械;足以吊打和压制南海航道沿岸众多的土著国家了;

  甚至就算是遇到了传说大食的水师,那种用绳子捆扎木板和椰浆糖粘合而成两头尖翘的三角帆战船;或又是从西天竺大陆出发的外壳轻薄只耐近海风潮的所谓“天竺大舟”,乃至来自昆仑奴产地——黑色大陆圆身方头的“昆仑舶”,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或是更胜一筹的优势所在。

  正所谓是凶器在手杀心自起的基本道理,做为被派出去征拓的各色人马当中也难免良莠不齐,并不乏昔日洗脚上岸的海寇、私贩和其他的亡命之徒;他们自然不敢与太平军控制下的据点和贸易栈较劲和浸扰,但是对付起这些岛藩外族的船只和港口却还是绰绰有余的。

  又比如如今的骠国(蒲甘王朝)虽有南中大国之名,其实就是一个号称“属国数十诸侯上百”的地方势力集合体;王族即为这些大小土君、邦主们所尊的共主。但是这种臣属关系随着王室的兴衰消长而并不算稳固。

  因为原本定都室利差罗(今缅甸卑蔑)的前代骠人王室,就是被来自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南诏政权,给打的数度迁都一直跑到了如今的蒲甘城(今缅甸曼德勒西南)附近,才在五十多年前被当地所崛起的诸侯邦君所取而代之,因此,在名分大义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