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一零章 最好的选择_一路青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件事,他肯定还是要提出来的。

  “领导,许他们做,倒不许我说了?”陈玉清依然很倔强地说道:“当然,既然领导您这样说了,我可以不再说这件事,只要省里给我们一个说法。但要是他们通城市还这样呢?总不成我们海州地区还要看着他们欺负人吧?”

  “好了,你也不要杞人忧天,我们党还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徐盛教摆了摆手,知道陈玉清担心的还是大宙与唐氏合资的项目:“你放心,昨天我在和洪省长交流大宙集团与唐盛集团合资项目的时候,也提过这件事,洪省长说他会打电话告诫通城那边的,今天上午我也亲自给卢丁逸打过电话,他也做出了绝不恶性竞争的承诺。”

  陈玉清冷笑了两声:“他的保证我不相信,我只相信领导。”

  徐盛教摇了摇头,陈玉清是纪委线上出来的干部,做事的风格一直都是这样简单直接,这在纪检系统是优点,但是在政府这一块,争议还是不小。以前她就跟海州地区市委一把手薛绍华的关系不是很和睦,现在海州地区通guò大宙集团的这个合资项目,明显有开启重化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也不知道陈玉清和薛绍华能不能够好好配合。

  徐盛教决定敲打两下:“玉清同志,造船属于重化工业,这也是你们海州地区的薛书记一直强调的,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落成,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起步,希望你们能够抛弃陈见、求同存异,抓住这个机会,推动海州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陈玉清点了点头:“领导,这个请您放心,这点大局观我还是知道的。”

  徐盛教“嗯”了一声,突然说道:“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对合资有要求,这个项目还至少需要十个亿的配套投资,你们有什么打算?”

  陈玉清对此早有准备,她马上说道:“我们海州地区已经启动市属造船企业的整合,市里还将划拨包括船舶工业园在内的资产,并引进外部投资,成立新的海州地区船舶工业公司,参与合资项目,另外,包括港务集团在内的其他海州地区公司也可能参与。”

  徐盛教笑了笑:“会不会有些吃力?要知道这可是十个亿的资金,就算是整合后的海州地区船舶拥有这个规模的资产,也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吧?而且造船厂的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就算你们通guò资产质押申请贷款,一来贷款的额度太大,二来以后的还款也是个问题吧?”

  陈玉清说道:“是有些吃力,不过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包飞扬同志已经联系了一些国外的银行,有望拿到一笔数额不低的低息贷款,另外有一些投资机构对这个项目的长期债券也很感兴趣,所以资金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徐盛教盯着陈玉清看了两眼,大概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