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第四章_七零结婚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符合政策吧“

  这老党员姓刘,是个老农工,早年农场粮仓火灾,他凭着命抢救了不少种子,因为表现好,破格入党的。

  不过,再无私的人也会有私心,他之所以这么提意见,是因为他有个小女儿,高中毕业,平时在农场表现也挺好,但不是党员,就没能入选。

  田场长耐心的给他解释,“老刘,上头的政策是,从工人,农民和部队里选拔人才,国家来统一培养,原则上是择优录取的,再说了,知青也是咱们农场的职工,你不要搞分裂。”

  佟珍珠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来,扭头看向旁边的黑板,紧张的大气儿都不敢出。

  还好,如愿看到了她自己的名字。

  三年前,她和同班同学一起,从北京几千里路远赴边疆,别的同学还在叫苦连天的时候,她已经在试着适应农场的生活了。

  她劳动态度特别积极,甚至好几次都累得晕过去了。

  佟珍珠这么做当然也是有目的的,她想上大学。

  她是71年高中毕业的,她的同学一部分和她一样插队下乡,一部分在北京参加工作了,有的是在工厂,个别有门路的,去了机关单位。

  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才被学校推荐上了大学。

  佟珍珠成绩不错,但也不算太拔尖,她的家庭出身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不是资本家,不是,不是黑五类,可也有点小问题。

  她的继父因为偷盗工厂的丝线,被公安局拘留了半个月,留下了案底。

  自然落选了。

  后来下乡后,佟珍珠十分惊讶的发现,如果在农场表现好,也是可以有机会上大学的。

  她的辛苦没有白费,很快就因为表现突出,顺利入了党。

  这两年,佟珍珠在各方面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

  但农场表现好的知青实在太多了,特别是孙桂芳那一届的知青,也都是先进,论资格比她老,论对农场的贡献,自然也比她多。

  不过,这些老知青或者推荐上学,或者其他原因返城,走掉的不少了,佟珍珠私下里琢磨过,算来算去也差不多该轮到她了。

  还真被她猜中了。

  田场长还耐性心的给老刘解释,没想到老刘急了,说,“你们这么干不公平,我要去县上找领导”

  恰在此时,一脸威严的刘书记走进来了,他和田场长可不一样,军人出身,几乎常年板着个脸,一看就是不好惹的那种人。。

  屋子里瞬间变得安静了。

  刘书记瞟了老刘一眼,老刘立即低下头,不再叽叽歪歪的了,有些讪讪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农场的文书从提包里拿出两张稿子递过去。

  刘书记并不看,而是简单的说了几句,“国家选拔人才,是以择优的原则,这十五个同志,都是层层筛选出来的,经得起各方面的排查,好了,大家开始投票吧。”

  农场一共有六十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