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6章 当年龙城大捷,可是卫青的成名之战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当年龙城大捷,可是卫青的成名之战!

  汉朝初年。

  刘邦一瞬间也有些许惊讶,随之而来的便是满腔的欢愉和自得,这便是他的诗,如此的雄浑厚重,如此的博大豪迈,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留存下了大汉的辉煌气势。

  只是他虽然脸色喜悦,心中却不断盘揣摩着最后一句诗,守四方很好,但是为何最后要安得?

  他为何如此的渴求贤才?

  当然,他从始至终现在、过去,哪怕是将来,都在渴求贤才,他永远不会嫌人才多,可结合前两句时,再加上“守四方”的愿景,莫不是未来的他陷入到了将领不足,无法镇守四方、平定各个诸侯又或者外敌的情况?

  ——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看着第一首王昌龄的诗句也是喜笑颜开,虽然早早的知道了自己未来,打击了匈奴,振兴了汉室,但能够得到一位诗人写出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他怎能不喜?

  这句话难道不就是在说龙城飞将让胡人无法跨过阴山入侵大汉吗?

  这难道不是对他这个皇帝的一种肯定吗?

  在他看来,其中的龙城飞将必然是指卫青,当年龙城大捷,可是卫青的成名之战!——

  唐朝,贞观年间。

  汉朝的各个君王们个个心满意足,而唐朝的贞观群臣们却不知该喜该忧。

  这个王昌龄是他们大唐的人,那么他的诗作即便有可能在描述汉朝,但也必然是为了暗中揭示大唐的情况,借古讽今。

  那么这个王昌龄的诗句究竟在大唐的哪个时间段出现的?

  当时的大唐又将遇到什么问题?

  而至于这两句诗其实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将士们从军出征,守卫边疆,保卫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纵使马革裹尸也要为了身后的家园而奋力作战。

  可此人的后两句诗当中,到底是在怀念汉朝时的龙城飞将卫青,还是在反映当时大唐的情况?

  胡人的战马渡过了阴山,入侵大唐!

  【彩蛋二: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汉·曹操)】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南宋·陆游)】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在心里细细揣摩着“淮南弟”、“刻玺”两个词,不断思索着这究竟是未来的哪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淮南有人称帝,北方有人刻下天子的玉玺,只是不知是打算自己称帝,还是另外拥护天子?

  而且做此诗的人居然还是那曹操,倘若是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曹操对袁绍下手的时间段,那这个“弟”字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兄”吧,莫不是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