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0章 胜利之城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70章胜利之城

  1652年。

  绍天八年,夏。

  江孜。

  红色的宫堡如今成了明军卫藏营驻地,卫藏将军王朝先亲自从喇萨移驻江孜。

  明军接防后,雇佣人手在山坡用大石块砌筑起一圈高三丈,宽约一丈五的围墙。

  白色的围墙一直延伸到了白居寺的后山,并沿墙及前崖修筑了许多炮台,架上了城防火炮。

  赭色的宗山上,堡垒居高守险,俯视山下。

  不久前的山下战场,如今也修起了土墙,建了不少房屋,成了新的集镇,不少汉商随着卫藏营来到这里开铺建仓,收购江孜土产,也成为直通锡金、不丹、孟加拉等地的重要商路中转站。

  盐茶丝绸瓷器各式中原商货通过马帮源源而下,从四川经康定西来的汉商汉货,也有从西宁经河湟谷地出日月山而南下的汉商汉货,甚至有从河西走廊经扁都口越祁连山南下青藏的,这些丝货汇聚喇萨再至江孜,有的继续西往日喀则、阿里,前往叶尔羌、喀什,有的则南下江孜去往不丹等。

  山顶式的古堡,加上守城大炮,让江孜堡里的五百卫藏营也显得威严无比。

  古堡上飘扬的日月旗,红色堡顶白色围墙垂下的野牦牛军旗,都让这座矗立在年楚河平原中央的城堡,是那么的孤傲威严。

  山下的土城正在越发的热闹起来。

  这里的货物齐全且物美价廉,许多周边部族哪见识过自鸣钟千里镜等那些新奇玩意,高档的丝绸瓷器,青盐团茶,甚至是各种金银饰品等都让他们迷住了眼。

  赶着成群的牛羊过来交易。

  甚至有的贵族直接把庄园里的农奴赶来卖的。

  奴隶在江孜土城很受欢迎,卫藏营移驻江孜,也开始从内地招来家眷屯田,在年楚河平原上,军属家眷们分到了田地,都是江孜堡下年楚河边的良田,这些都是由班单、达延汗、吉雪巴、白居寺等寺庙僧侣、贵族首领们捐赠给卫藏营的。

  卫藏营的禁军,大多是来自陇南、川西、河湟一带的移民,对高原地理气候算是相对适应一些的,他们的家眷迁移过来,分了田地,而且还分的很多,却缺少劳力。

  这边的奴隶比较便宜,因此卫藏营的军属们都开始购买奴隶,在卫藏役使奴隶很普遍寻常,普遍实行的庄园制,庄园里大多是农奴。

  因为卫藏营分田多,劳力需求大,购买奴隶欲望强,且出手大方,使的周边的贵族领主,甚至是一些商人,都开始往这边贩卖,甚至有的人跑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那些小国却贩卖,甚至是捕奴来卖。

  达延汗骑马进城,看着这座新兴的城镇,眼里有些羡慕。

  堡下的城镇虽是座新建的土城,却也依然还有士兵把守城门,只不过守城的不是那五百卫藏营,而是年楚镇的民兵。由卫藏营士兵的余丁子弟们为主组成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