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5章 朝会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会,大多是纷争不休,难得一个统一的意见,加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枯燥仪式,让人烦不胜烦。

  不过关于国债之事,内阁死活不赞同,万历皇帝也没办法,只好朝会议事了。不过他不敢肯定,这班文官们,朝会时,能否议出什么东西来,能否赞同黄来福的意见。

  ……

  “皇上,黄总兵之提议,决不可为!”

  当万历皇帝又提起国债之事时,户部尚书杨俊民是斩钉截铁地反对,与黄来福激烈地争议起来。

  他神情诚恳地向皇帝道:“我堂堂朝廷,岂有向百姓借债之理?从三代始,也未尝耳闻,这若传扬出去,岂不是让天下属国耻笑?这是其一!就算不顾朝廷体统,向百姓们借债数百万两银子,加上利钱,种种加算,最后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钱将来如何偿还?如若偿还不上,这将来出了什么事,算谁的责任?”

  黄来福道:“我不是说了,将来让日本国赔款,强令他们开辟通商口岸,让他们与我国商人贸易吗?如此,便足以偿还这借下的国债了!”

  杨俊民冷笑道:“黄总兵如何敢肯定将来日本国肯定赔款,又如何肯定我大明商人愿意去倭地贸易呢?”

  黄来福道:“我自然可以肯定,那些商人想什么,我很明白!”他微笑地反问道:“敢问杨大人,如不发行国债,这东征粮饷,又如何筹备呢?”

  杨俊民道:“此事皇上可下旨,向天下百姓加征赋银,若是一亩地加派赋银五厘,全国下来,也足以筹银数百余万两,足以支付各项东征费用有余了!”

  黄来福淡淡道:“杨大人饱读圣贤书,难道不知道天下民间疾苦?一亩地加派赋银五厘,算起来可能不多,不过底下人如果动点手脚,老百姓们最后交纳上的农税,便不是五厘,五分都有可能了!眼下天灾不断,黎民己是极苦,杨大人忍心让他们再增加赋税吗?发行国债,虽说朝中名声不好听,然后却是真正惠民之举。购买国债之人,将来肯定都是民间的商贾富户,将来又会加倍偿付他们,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为何又不实行呢?”

  杨俊民自认为自己是文官中的表率,自认为做的一切都是为国为民,今天第一次在百官中,被黄来福公然指摘不知道民间疾苦,这话传出去,他的名声何在?他立时是涨红了脸,指着黄来福喝道:“匹夫,你……你说什么?”

  殿中同时有数人出声指责黄来福,礼部尚书张位,也喝令黄来福要注意礼仪体统,不可对大臣言状无礼。

  万历皇帝也批评了黄来福几句,同时安慰杨俊民,让他不必太在意,谁让黄来福是个武人,生性粗犷不懂礼节呢。皇帝都这样说了,杨俊民也恨恨地住嘴,不过也是打定主意不说话了。

  殿中其它人接力,与黄来福论战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