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章: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学!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解决这个难题。”

  简单的补充了一句,霍尼·斯旺森没再理会自己的学生,而是将注意力再度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报告上。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锂硫电池中的多硫化合物扩散问题和穿梭效应毫无疑问已经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这意味着锂硫电池这种一直都处于实验研发阶段的‘电池科技’,即将走出实验室,进入千家万户中。

  对于电池界和工业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剧烈的变化,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能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

  很简单,也很纯粹,就是锂硫电池的性能足够的优越!

  就从他们收到的实验样品来看,初步的检测数据表明它的能量密度高达两千质能量。

  其他的不说,光是汽车行业,就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

  应用这种锂硫电池的汽车,可以说将彻底的取代传统的化学燃料汽车,如今依旧占有一席之地的油车,或许要不了多久将全面的退出舞台了。

  当然,对于他来说,他关注的重点并不在锂硫电池即将带来的改变上,而是在于实验数据中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以及那家川海材料研究所曾公开的另一项技术,那个很早就公开了的‘化学材料计算模型’。

  或者说,是那个‘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的底层理论!

  事实上,早在五六年前那位徐教授提出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理论的时候,化学界和工业界就曾将目光投向过这一领域,也着重了解过相关的理论和工具。

  甚至一度在化学界和材料界掀起了计算材料学的新热潮。

  毕竟按照那位徐教授的说法,当时的人工SEI薄膜技术就和这套理论有关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川海材料研究所或者说这套化学材料计算模型后续一直都没有做出什么重大出色的成果,以至于计算材料学的热潮也随之跌落了下去。

  毕竟如何成立精准有效而又普遍适用的化学反应的含时多体量子理论和统计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化学领域中的四大难题之一,也是四大难题之首。

  而当时那位徐教授在学术界才刚崭露头角,尽管他以优异的数学能力解决了霍奇猜想而拿到了菲尔兹奖。但谁都不相信,他能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做出完全不亚于千禧年难题的成果。

  毕竟研究这一难题的学者和实验机构可不止一个两个,这其中还包括了众多的诺奖得主。

  比如2013年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三位诺化奖得主,比如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格哈德·埃特尔等等。

  这些顶尖学者在这一难题上都没有做出什么突破性的研究,就凭一个当时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嘛。

  然而从手中的论文和实验报告来看,那个曾经被化学界和材料学界备受关注的‘化学材料计算’不仅没有落幕,反而在经历岁月的沉淀后,重新回到了学术界的视野中,一举解决了多硫化合物扩散这一世界性难题。

  隐隐中,霍尼·斯旺森觉得由那位徐教授亲手创造的‘化学材料计算理论’可能没那么简单。

  将针对锂硫电池的测试实验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后,霍尼·斯旺森收集了一些资料后,带着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导师格哈德·埃特尔。

  没错,他的导师就是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格哈德·埃特尔教授。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