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二章:该死的,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怪物?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采用了电推进系统作为动力引擎的关系,星海号攀爬重力井需要的时间远大于传统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

  对于航天来说,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

  优点是加速度小,能更稳定温和的攀爬重力井,航天器内部的人员不会承受过大的加速度和压力,即便是一名普通人也能够适应。

  缺点是耗费的时间长。

  如果说常规传统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将航天器发射到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大概7-10分钟左右的时间的话,那电推进系统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漫长的时间主要在于前期大气层内重力井的攀升以及飞行速度的增加,在抵达临界点切换飞行模式后,它的速度就不弱于化学火箭了。

  而对于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有些长,却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到航天飞机到底是怎么一点点攀升上天的。

  而不同高度云层和地面的风景,亦让这些深夜还停留在直播间里面的网友们不断的大呼小叫着。

  好在明天就是端午节,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放假,大家有充足的时间熬夜,否则明天,应该说今天早上该如何起床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另一边,星海号航天飞机上。

  望着驾驶窗外漆黑的夜幕,坐在主驾驶位上的翟至刚长松了口气。

  作为一个宇航员,他曾十数次进入太空,登临近地轨道和空间站。

  但不得不说,星海号是他乘坐过的所有航天器中,所有发射过程中,最为轻松的。

  哪怕是在临界点切换飞行姿态攀出重力井的时候有飞行速度的提升,其加速度和g值也相当的小,至少对他而言是的。

  不到3个g的加速度,对于他这种已经适应过传统化学燃料火箭发射过程的人来说,完全感受不到什么压力。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乘坐星海号上天了,但他仍然为这种平缓的升空方式感到神奇。

  在数个月之前,他可从未想过,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能走到这种高度。

  能毫无压力轻松的将宇航员甚至是一个普通人发射上天的技术,在以往的航天界,都是当做科幻故事来看的。

  而现在,这份故事却成为了现实,不由的让他感慨时代的发展。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思绪清理出去后,翟至刚检查了航天飞机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确保一切正常后,他伸手摘下了头上带着的宇航头盔,解开了安全扣,从座位上漂浮了起来。

  漂浮在航天飞机中,他看向两名队友,开口下达了指令:“刘杨,你负责保持稳定星海号和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络。”

  “辰东,你负责星海号航天飞机各部件与设备的运转情况检查,我去检查登月设备和登月仪器的情况。”

  “收到!”

  “是,队长!”

  刘杨和陈东均点了点头,各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