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章:人机交互技术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年前就能做到通过脑电波控制无人机了。”

  “不过他们的方式和我这种完全不同,那边的技术是通过转化命令来执行的。比如在脑海中构造无人机启动、叶面转速、前进、后腿想法,然后脑波设备监测到这些信号后,再单独的剥离出来,进行命令。”

  “命令是单向的,只能通过大脑传递到无人机。”

  “而我这边则是进行了更深的人机配合,飞行器在运转的时候,可以通过摄像头、声音收集器等外部设备,将一部分无人机观测到的数据传递回电脑,再通过那台设备进行处理变成适配的脑电波,可以做到一部分的画面或声音传递回大脑郑”

  “就相当于无人机变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可以操控它,它也能给你反馈。”

  听到这话,徐川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下,感兴趣的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项技术很有潜力啊?水木大学怎么会放弃的呢?”

  如果按照徐晓的,这项技术的潜力是个人都可以看到。

  通过神经信号和脑电波不仅能够操控外部的无人机和设备,设备还能做到反馈信号回来。

  这就相当于给人分身了啊。

  甚至可以,如果这项技术发展成熟的话,除了一开始的视觉、听觉等等医疗领域的发展外,还能在很多领域都拥有着出巨大的潜力。

  比如远程操控机器人进入深海代替人类进行探索,完全可以做到在海面上甚至是陆地上就能清晰的观测了解到那些人类没有了解过的深海。

  甚至在军事上,它的潜力都异常的巨大。

  就这水木大学会放弃这个项目,徐川怎么都想不通。

  一旁,徐晓叹了口气,摇摇头开口道:“完全放弃倒也不是,只是暂时不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了。”

  “因为相对比米国那边的方式来,这项技术还很不成熟,无论是神经信号的输出还是接收,都很不完善。”

  “外戴式的设备干扰也很严重,被操控的设备无论是从感受上还是画面上都还做不到完全将所有的信号传递回去。目前来,它仅仅能传递一点模糊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我们对于大脑的理解还非常浅薄。”

  “虽然大家早已认识到大脑能够发出指令控制行为,但是并不了解指令的形成过程,导致我们无法有效地读取指令。”

  “例如使用鼠标和键盘,需要手臂和十个手指相互配合,以合理的时间、位置和力度去操作,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虽然打字很简单,但大脑里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元何止千万,并且遍布不同脑区,它们的信号非常复杂,采集到相关信号已实属不易,其信号犹如书,读懂更难。”

  “以目前我们的能力,我们最多只能在特定脑区,采集部分神经元的信号。而且它的误差会相当大。”

  顿了顿,徐晓接着道:“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长久使用会对大脑形成严重的负担。目前来,使用者使用它超过十五分钟的时间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疼、晕动证等状况。”

  “而这个问题,别解决办法了,目前我们连原因都找不到。”

  “所有只能先暂时停下,先想办法进一步完善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神经信号数据库这些东西。”

  “而耗钱的,不是这些。”

  pS:明可能会请个假,背上脊椎处长了个瘤子,差不多和心脏平行的位置,长了有一年多了,之前因为不疼不痒,也没长大就没管它。

  最近这段时间发现它变大了,然后摸上去按上去也开始疼了,明得去医院看看是个什么情况,然后给它噶了。

  e=))唉,希望没什么事情。

  处理完这个后再来补更。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