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九章:换一种聚变方式!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体机组+传统热机也就达到了73%而已。

  再加上其他的各种损耗,粗略的进行估算,q值等于2.5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可以“保本”,即投入的‘钱’和发电产出的‘钱’平衡了。

  只是显而易见的是,光是“保本”是不行的,考虑到庞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科学家普遍认为,可控核聚变的“q值”至少要大于50,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而破晓聚变装置的q值,超过三位数。

  这也是徐川当初选择托卡马克装置作为目标的原因,托卡马克装置的内部温度更高,反应堆腔室规整,能容纳的氘氚等离子体更多,产生的q值会更大。

  听着徐川提出的这个问题,梁曲思索了一下,回道:“提升聚变的温度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徐川点零头,道:“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可以考虑。不过提升温度,对于仿星器来,一方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可能有点治标不治本。”

  “环形磁场中的带电粒子一般需要沿环运动多圈才能连接底部和顶部,从而进行有效地中和电荷积累。但这一点对仿星器很不利,仿星器的各种形态的线圈数目非常多且极不规则,会形成大量局部磁镜。”

  “而磁镜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带电粒子的,这将导致一些粒子被“捕获”在局部磁镜中,无法完整地完成环向运动,也就不能消除磁场曲率和磁场梯度带来的漂移,进而导致粒子损失。”

  “特别是用于加热其它粒子的高能离子,由于碰撞频率很低,一旦被局域磁镜捕获就几乎逃不出来,损失很快。这对于聚变堆的自持加热是极为重要的。”

  梁曲提出的建议的确可行,因为温度越高,粒子的活跃性就越高,越是活跃,产生的碰撞几率就越大。

  但他更多思索的,是如何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他一直都在思索如何重构仿星器的外场线圈和磁铁绕组,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三维结构的改进型超导体线圈的生产太难,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闻言,梁曲也有些头大,皱眉思索了一番后开口道:“但是仿星器的结构,要改变的话难度实在太大了。”

  “它本身就是通过极高的工程难度来降低磁约束的难度的,如果重新构设的话,难度先不,改变了它的结构,是否还能继续型化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徐川摇摇头道:“不,仿星器的整体结构和形状不能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调整聊话我们需要面对等离子体磁岛、磁面撕裂、扭曲摸效应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型化的过程中我们暂时根本就没有手段解决,所以只能依赖仿星器特殊的结构来避开。”

  闻言,梁曲皱着眉道:“那这样的话就难了,目前来看,仿星器是型化最有希望的一个,如果仿星器都行不通的话,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行得通,球床?还是惯性约束?”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