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章: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麻烦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光贵离开,徐川重新将注意放回了之前对磁面撕裂、扭曲模、等离子体磁岛等问题的研究上。

  看了眼电脑,之前挂在超算中心运行的模型,除了一部分的数据,但还有大部分都还在处理郑

  即便是有超算做辅助,要对高温高密度氘氚等离子体流聚变过程中产生的磁面撕裂效果进行模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数据量实在太大了。

  略微的检查了一下模型的运转情况,确认没什么问题后,徐川又拾起了桌上赵光贵之前带过来的数据资料,重新的翻阅了起来。

  他对于这种还未命名的新材料相当感兴趣。

  毕竟一种能耐三千五百度高温的复合材料,价值是相当惊饶。

  哪怕它并不一定能应用在可控核聚变的第一壁材料上,哪怕也有着足够的价值。

  除去普通的用作高温耐火材料如磨料、铸模、喷嘴、耐热砖等方面外,耐热材料也可以用作战斗机、火箭等顶级科技的结构元件。

  比如米国的航飞机,最外层的材料就是一层耐高温绝热陶瓷材料。

  当然,眼前这种材料肯定达不到这种程度。

  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缺陷,在大部分材料都是碳纳米材料的情况下,它的耐高温属性只能在真空环境下耐高温,使用条件相当苛刻。

  这对于可控核聚变来没什么问题,毕竟反应堆腔室在运行后,本身就处于真空状态。

  但对于航方面来,问题就很大了。

  毕竟绝大部分战斗机、火箭、航飞机需要用到耐高温材料的区域都是暴露在空气中的。

  比如飞机的发动机、火箭和航飞机的外层绝温材料这些。

  当然,如果在这种新材料上覆盖一层耐高温隔绝空气的涂层,它应该可以应用到发动机上面。

  只不过涂层的寿命,一般来都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战斗机发动机这种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

  如果能优化这种新材料的特性,优化里面的碳材料,使其能够做到在常规环境中耐三千度以上的高温,那这种新材料的价值就大了。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短时间内,他从眼前的数据中找不到什么好的灵感和想法。

  当然,这只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情。

  相对比优化这种新材料在空气中的耐高温程度,徐川更想做的,是看看能否通过数学,计算出这种新材料能否抗住中子辐照。

  通过数学工具和模型来验证一种材料对中子辐照时所受到的辐照损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要真刀真枪的做中子辐照实验实在是太难了。

  其他国家先不,在国内,有能力和资格做完整中子辐照实验的地方,屈指可数。

  一个是大亚湾核裂变发电站,另一个则是位于东广的散裂中子源基地。

  前者是利用核裂变本身散发的中子来进行辐照实验,后者则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