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五章:毕竟他只是个晚辈!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帘的迅速问道:“合成石墨烯的新方法呢?”

  樊鹏越起身,打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份事先就答应准备好的资料,递了过来。

  徐川顺手接过,仔细的翻阅了起来。

  结果让他有些出乎意料,川海材料研究所弄出来的这种快速合成石墨烯材料的方式,并不是碳纳米材料研究组研究出来的。而是锂电池研究组,在研究锂硫电池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

  因为人工sei薄膜的关系,川海材料研究所一直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在研究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方面的东西。

  毕竟在锂枝晶问题被解决的情况下,这些电池是很有前景的领域。

  而在进一步优化锂电池的时候,一名叫做‘阎流’的研究员,使用了水合肼\/抗坏血酸\/熔融盐氢氧化物\/正极废弃集流体铝箔作为还原剂,试图对对lifepo4正极进行改性,提高锂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优化并没有达成,不过意外的是,在对实验失败的产品进行产测时,阎流发现了附着在负极上的一层碳薄膜。

  经过检测后,才确认这是一层较高纯度的石墨烯薄膜材料。

  这层石墨烯薄膜,立刻就引起了阎流的重视,他知道川海材料研究所目前在研究碳纳米材料,所以迅速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樊鹏越。

  在樊鹏越的安排下,由阎流进行主导,其他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员进行辅助,成立了转向组对这层石墨烯或者原先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研究。

  最终研究表明li+在libs充放电过程中的嵌入\/脱出会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键,造成晶格膨胀,从而可以有效分离石墨层。

  为此,经过电化学循环的石墨负极在化学氧化后得到分散均匀的go,在剪切力和酸处理的作用下可以提高石墨烯的产率,进而形成石墨烯。

  通过进一步还原实验,阎流他们获得了层数一到四层的石墨烯,且剥离效率是然石墨的3-11倍,最高产率达40%,石墨烯层厚度为1.5nm并且导电率为9100sm1的材料。

  相对比正常的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材料来比,这种方式的效率的确可以是相当高了。

  看完手中的资料后,徐川也有些感叹。

  不得不,有时候运气在材料研究的过程中真的很重要。

  谁又能想到,在优化锂离子电池的的时候,会意外找到一种全新的制备高纯度石墨烯材料的方式呢?

  当然,这种合成石墨烯材料的方式问题也樱

  比如采用这种可以算作‘化学氧化-还原法’从废弃锂硫电池中制备石墨烯显然也会涉及到环境不友好且价格昂贵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使用。

  同时由于化学反应也会破坏石墨烯结构的整体性等等。

  这些都是问题。

  但是抛开这些问题来看,由这种手段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前景的确广阔。

  其他的不,其剥离效率能达到然石墨烯的数倍,就是个相当夸张的数字的了。

  详细的了解了一下这种石墨烯材料的制备过程,整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后,徐川将这件事继续交给了那么叫做阎流的研究员去进行处理。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