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一个阶段性成果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2gy·h-1的强度开始的,这个标准,是高放核废料的底线。

  低于这个数字,核废料会被划分到中放核废料等级中去,高于这个标准,则是最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

  数值越大,辐射强度越高。

  如果连这个标准都扛不住,又怎么能用于核废料的处理。

  当然,辐射强度的对抗测试并不是单纯的从辐射强度指标判断的。

  此外还有材料的厚度,对抗时间等各方面。

  毕竟任何一种材料,乃至水或者空气都有一定的抗辐射性能。

  普通的混凝水泥,如果厚度能达到一点五米以上,也能隔绝掉绝大部分的核辐射了。

  切诺利贝尔核电站大爆炸过后,当时的红苏就是用厚密混凝土水泥在四号反应堆外面修建水泥石棺来当做隔离保护罩的。

  但缺点也巨大,在核废料的强烈辐照下,普通的混凝土水泥哪怕厚度能达到两三米,也只不过拥有二三十年的寿命。

  如今的切诺利贝尔外的封印石棺,其实是在2011年重新修建的。

  此前红苏修建起来的石棺,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早已经被里面近两百吨的高强度核废料腐蚀的千疮百孔了。

  所以抛开材料厚度、对抗时间这些东西来说对抗性能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这就像是抛开剂量说毒性一样。

  比如香蕉里面含有“钾-40”这种放射性元素,能释放出电离辐射,但差不多要五千万根香蕉,才能凑齐杀死一个人的辐射量。

  而在此之前,你大概早就被撑死了,亦或者说死于钾失衡。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材料厚度越薄,对抗的辐射强度越高,就越能说明这种材料的性能。

  对于‘晶态铒锆酸盐’制成的防护材料,徐川的要求是在两厘米的厚度内,拥有对抗高放核废料的性能。

  达到这个标准,它才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核工程、航天工程里面去,才拥有对应的价值。

  在韩锦的主持下,第一轮以2gy·h-1的强度的辐射强度对抗测试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总共做了五组对抗。

  对抗数据在徐川手中翻看着,上面的对抗结构让他嘴角带上了一丝笑容。

  从目前的检查结构来看,辐射强度对抗测试让人相当满意。

  不同形状与不同厚度的‘晶态铒锆酸盐’防护材料,在面对相同强度的模拟核辐照时,均表现出了高强度的稳定性及对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辐射的屏蔽率。

  在不同辐照环境下,‘晶态铒锆酸盐’防护材料在厚度为一厘米时对α射线和β射线的屏蔽率达到了100%。

  而γ射线、x射线的平均屏蔽率达到了90.4%;中子辐射的频率达到了84.5%;加马屏蔽率达到了60.3%。

  这种屏蔽率,如果换成普通的混凝土水泥,大概需接近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