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 女儿送不出去,咋办?_我,元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书肯定不在此例啊!

  说起司马光,这也是个历史名人啊,左舟不是个专门学历史的,有关司马光的主要事迹他就知道三件事。一个是砸缸救小孩,一个是编纂了《资治通鉴》这是考试要考的,一个就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

  上学时候读史书的时候纯属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知识点记住也就是记住了,却不会深入的去想想,反倒是毕业之后不用应付考试了之后才会去思考某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

  就拿司马光这个人来说吧,他应该是个极为好名的人,否则砸缸的事怎么可能传播了千多年呢!

  还有编纂编年体史书的事情,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一定很擅于经营人脉,否则这种留名千古又不累的活怎么可能由他主持?编著史书嘛,这个事其实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倒不是说这个史书有多么多么重要,多么多么珍贵,其实他不主持也会有别人主持,没有了《资治通鉴》也会有其它史书代替,毕竟上下五千年有能力的文人海了去啦。真正重要的是,要通过编著这部史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维护朝廷统治的手段。而能够接手这种活的人,一定是所在政党处于主流的情况下。

  再就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了,从这点也能看出来,这个司马光啊,他是一个擅于党争而不太在乎社稷的人。说他守旧都算是避重就轻了,毕竟王安石变法的功效已经初显,你负责编撰了那么多年的史书,以史为鉴什么对社稷好还看不出来吗?可他就是坚决的反对,只能说,话语权比作正确的事情更重要。

  嗯,这是左舟的逻辑,谁也别杠,杠就是你们对!

  根据册子上的记载,宋国如今乱的一批,凡是有点能耐有点抱负的能人都跑来大秦了,包拯和诸葛正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司马光也是那时候跑过来的,不过他在名气上没有包拯大,毕竟砸缸就小孩可算不得什么政绩,秦皇才不会为此而给他开后门。

  这司马光是通过参加科举入仕的,第一次就高中进士及第,算得上是颇有文采了。只是……如果以包拯来大秦的年份计算,二十年的时间不到就成了礼部尚书,这有点太快了,但若是暗中有青龙会的帮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说起来这个礼部尚书他应该是见过的,当初左舟护送萧驸马还朝,各部官员很多都来城门处相迎了,只是当时人实在是太多了,左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的人。

  咚咚咚。

  “进。”

  江玉凤开门端着一壶茶与一盘糕点满脸公式化笑容的走了进来,“李大人,我爹让我给您送些茶点过来,我们这里不比帝都,吃食方面有点简陋,还望包含。”

  左舟看着各式糕点堆在一个盘子里不禁有些好笑,这还算是简陋?好吧,他也没有吃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