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49章 实用主义的世界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崎王,也就是长崎奉行三封。

  其中给正京天皇的一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附隆武皇帝(唐王)之赦旨,引周之彭濮、唐之回鹘之事,意在求借劲兵也。前云借兵五千,今欲更多,以战胜敌兵。”

  他们还带来许多礼品,要求对方派遣强大的援军。

  那时幕府接到这些书信后,以老中们为中心,反复地讨论了数天。

  其结果,御三家均赞成出兵,当时的主持者之一,云尾张大人云:“三人中,吾居长,应派吾为主将。”

  同时,他自己要求出阵。

  当时反对的只有井伊直孝一人,他反驳说,御三家的意见有一定道理,是可以信赖的,但……关于求援事,吾以为不会立任何功劳,亦无益之至。

  结果大家认为井伊直孝言之有理,取消了派遣援军。

  事实上,当时的德川赖宣还说:“国家出援兵,无功则不仅为本邦之耻,且长期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不可从其请……”

  由此看来,反对的不是井伊直孝,而是御三家中的一家,纪伊的德川赖宣,也就是大家说说罢了。

  不过,总的来说,他们在口头上,有相当多强有力的赞成意见,赞成的似乎占优势。

  但最后大概是慎重论取胜,暂且决定观望静候。

  这里说暂且,是因为一般人认为虽然暂时决定采取拒绝的态度,在内心里始终没有完全放弃出兵的意图。

  接着准备特派丰后府内城主日野根织部正等人为正使去长崎,直接向郑芝龙的使者转达幕府的意见。

  但是,这个时候传来了唐王和郑芝龙的据点福州沦陷的消息,特别是郑芝龙主动投降吧,于是把一切都取消了。

  以后郑芝龙投降了鞑虏,但其子郑大木仍旧孤军奋战,支持大明朝,并向日本国派来了使者,要求援军和物资,想借着当年父亲的余威乞师、乞资。

  还是早有1648年,郑大木在信中说:“……余生于日本,思慕日本之心尤深。今处艰难之际,恳请日本以叔侄、兄弟之情待余,施予恩惠。”

  当时这个血缘相连的唇齿真情很感人,可是有用吗?

  当时的幕府也进行过讨论,但是未复信,幕府当时判断郑家已经毫无可能翻身,打算抛弃了他们。

  可是,后来事情出现变化了!

  郑家氏族的另一旁枝突然暴起,在幕府还正在盘算,这个突然冒出的汉唐集团完全击败红毛蕃后,会有什么变化时,永胜伯郑彩占领了福建地区全境!

  而且听说他有比铁炮更凶猛的火器!

  1543年,葡萄牙人把铁炮,也就是火枪带到日本种子岛,然后种子岛的藩主种子岛时尧购买了这些铁炮,让家臣学习了它的制法,逐渐将火枪推广到全国诸大名。

  但是,听说郑家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