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9章 战后的管理工作(五)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宋、郭、王、刘、李、杨等八大家族,一直号称是杭州八大头商,当然,在士族和官员的眼里,他们啥也不是,但是在民间百姓中威望极大。

  其中头四家开办了杭州的四大丝织作坊,合起来便占了杭州丝绸生产总量的六成。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郭氏家的主掌之人,他姓名为郭勿语,但是他的外号却叫“随便说”。

  以前说过,一个人的名字很可能叫错,但是他的外号一般都错不了的。

  果然是郭勿语第一个言,说:“他们汉唐集团想要我等的一些银两,这好说,不用转这样一个大弯,若是真让我等出海才是正道!”

  好吧,调子定下来了,那么需要多少银两呢?鞑虏来了,交了十八万两白银,换得家家人员安全,这汉唐集团可比鞑虏厉害,那么要不要加倍呢?

  郭勿语直接说:“我看不用了!”

  他一甩直裰的下摆,站了起来,把手中的倭人折扇“啪”的一收,指着窗外的西湖说:“我见那个鲍参谋的格局不大……疏浚西湖的费用不过三万两,算是疏浚西钱水道,也不过……这二百吨海船是多少石……”

  “两千石!”有人补充道。

  郭勿语用扇子打了打手心,说:“这样的话,花费高了些,也不过三万两,这两样才是六万两!”

  宋家的主掌之人轻声笑了,说:“郭随便,你打算让大家集上六万两银子去?你不怕连银子带人都给我等丢去门来?你有车跑,我等没有。”

  众人轰笑。

  郭勿语特别喜欢车,家里有四五辆双轮马车,本来都备有马匹的,但是让鞑虏强征去了不少,家中大大的马厩里现在只剩下一匹马了,他甚是珍惜,再也不驾出来行走了。

  郭勿语知道大家还有其它看法,于是讪笑着坐下,说:“但听大家所言,但听大家所言。”

  有人挑头说话,这个商谈的局面就打开了,大家开始约定总数了。

  杭州地区的先民早四五千年前就已从事养蚕纺丝。

  吴越时,杭州的丝织品“越罗”、“吴绫”已被列为朝廷贡品。至唐宋,杭州的丝绸已被赞为“天下之冠”。

  杭州的丝绸织品有绫、罗、纱、紵、丝、绢、绸,花色纷繁,工艺精美。

  各种丝织作坊数不尽数,更别提家庭式加工的了。走到小巷中,几乎能遍闻织机声了。

  可以这样说,这里是可以左右世界丝织业的地方,可以加工出具有美艳绝伦的图案,可以让丝如蝉翼的地方,但是竟然能让鞑虏吃得死死的!

  先不说大明那些二货们玩海禁,他们多半是偷着走私,以公济私是常态了。

  但是鞑虏这帮子刚摆脱部落氏族文化的二货们,竟然也能有样学样,学得还更好,是真禁海啊。

  要不然现在看那杭州城,哪有一个正了八经的港口,全是破破烂烂的。

  侯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