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建立澎湖补济站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岩北方有天然的锚地,水深1o米以上,泥沙底,是台湾地区冬季最理想的避风锚地。

  明大6早都乱成一团,哪里还有能力理会这个地方……在汉唐集团的计划中,这里是紫云号最终停泊的地方,当然,现在还不行。

  澎湖列岛地势平坦,无河川山岳,土壤层浅薄,均为红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风强劲,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仅能种植地瓜、土豆、花生等。

  在那面世界的8o年代中期,在这里试种成功过西瓜、哈密瓜、丝瓜,因此号称澎湖“三瓜”,比较有名气。

  在农业利用上,汉唐集团根本没有考虑太多。

  现在土地资源多的是,在那面的世界中,在1997年,整个台湾一共有耕地85oo平方公里,单单一个嘉南平原,它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长18o公里,宽5o公里,就有48oo平方公里可耕种之田,这是一个让汉唐集团想起来都快乐地不寒而栗的数字,真的,现在我们计算耕地也可以用平方公里来做为单位了。当然,想开出这么多的土地,还要有相应的农田管理和配套设备。

  汉唐集团主要考虑的是利用澎湖列岛周边的鱼类资源问题。

  那里的渔业资源可太丰富了,种类太多都不用提的。

  澎湖列岛上的水资源缺乏,那是指在大型农业和工业使用上,如果单纯展轻工业,比如开展鱼类加工项目,供应相应数量的人口饮水,这都不算个问题。

  那里要开一家河口基地中鱼类加工业的分基地……也许未来会做主要基地,同时这里还要兼做今后移民的第一停靠点,这都是不错的设计。

  当然,这都是远景,现在还顾不上来。

  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先把澎湖列岛的架子搭起来,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陪同6履常技术员去探查苗栗石油资源的行动中,那个掉了一只胳膊的安保队员,他叫大牛,现在他派上了用场。

  汉唐集团让他在小琉球岛和澎湖列岛选择一下,看他愿意去哪个地方当结。两个岛各有优势,小琉球岛距本岛近,自然条件好;澎湖列岛的情况不用再说了。

  那个掉了一只胳膊的明人安保队员大牛想都没想的,直接选了澎湖列岛。

  很明显,澎湖岛的位置更为重要,大牛结同时又把全家都搬过去了。

  汉唐集团先是安排明人第二建筑队和后成立的第三建筑队在澎湖湾建了个简易码头,并设了一个补济站。然后才把他们打去厦门建商站和新式码头。

  说是简易码头,这是相比较汉唐集团的正式码头而言。它使用了水泥标准件结构,主要受力构件,那是正了八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比地条钢好多了。

  那个补济站,汉唐集团把它设计成简易堡垒式,两层楼,一层无窗,二层住人……补济站的围墙高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