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八章 文彦博的请辞 太学生逼宫请愿_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途入仕的官员有小半读过太学,可见它的分量,说太学生是朝廷的根基并不为过。

  见潘太后面现迟疑,李公亮连忙道:

  “娘娘,自国子学与太学合并,文枢相曾任首届太学学监,并兼任五经博士多年,在学子中声望颇高,不如请他将太学生们劝回去?”

  见诸多文臣都点头认同此议,潘太后皱了皱柳眉,看向文彦博道:

  “文卿家,太学生们不明白朝廷大计,还需你去劝导一二,叫他们回去好生读书,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容光焕发,悄悄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曹斌,心里带着些满足拱手道:

  “娘娘,李相公言过其实了,老朽年迈,已无能任事,正要请辞,譬如人走茶凉,还有何声望?”

  “卫国公有调理阴阳,掌握乾坤之能,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娘娘何不问策于卫国公?”

  文彦博不仅推辞职事,还语带讥讽,把潘太后气呼息一窒,心中大怒。

  这次太学生闹事,就是针对曹斌和王安石而来,让他解决不是火上浇油吗?

  何况曹斌是武勋出身,天然就被读书人低看一等,文彦博这是看准曹斌难以应对,故意给他难堪。

  她正要开口斥责,曹斌却突然开口笑道:

  “娘娘不必为难,此事臣来解决就是。”

  潘太后看了他一眼有些无语道:

  “太学生事关天下士林舆论,你休要任性逞武……”

  她身边的庞太妃也有些担忧,如果是打仗或治政,她们倒相信曹斌。

  只是这次涉及太学生,只是身份一项就已经把他拒之门外了。这不是有强硬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被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

  曹斌却浑不在意,对王安石道:

  “介甫相公,你不是说太学颇有乱相,需要整顿考核吗?现在就借你准备好的试题一用。”

  说着,他又叫来潘豹吩咐道:

  “令殿前司禁卫准备五百条藤杖,今次本首辅要亲自考察太学生们的功课。”

  “看看他们有没有拿着朝廷的补贴混日子,有没有资格就读太学,入朝谏言!”

  大宋朝廷给予太学生的待遇极高,每人每年有十几近二十贯的补贴,不仅能令太学生吃喝无忧,还能让一些节俭的太学生省出一部分钱财补贴家用。

  但太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历史上除了少数人有过热血之举,金国打进开封后,大部分太学生竟自荐上门,争做带路党,甚至连金国人都觉得他们无耻。

  如此想着,曹斌扫了群臣一眼大义凛然道:

  “本爵作为首辅,有义务关心太学生学业,主持太学考课。”

  “今日所行主要是考查太学生们的课业,为国家选材,绝不是公报私仇。”

  “若有怠慢学业者,轻则笞杖,重则黜回原籍,潘豹,带人随我来……”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他太知道学生畏惧什么了。

  见曹斌带人风风火火向外走去,文彦博顿时傻了眼,本以为曹斌这次就算说退太学生,也会被天下大部分读书人敌视,没想到却被他想出这么个理由。

  妈的,你当考官,有人能考过才怪?

  这时代可不讲什么人权,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

  太学生们要遭殃!

  如此想着,他连忙拔腿就追了上去。

  其余诸臣见状,纷纷跟了上去,道:

  “快去看看,别出大事!”

  如此说着,却都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将潘太后与庞太妃看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相当无语。

  不过潘太后也没有阻止,反而让身边的小太监跟了上去,随时汇报宫外情况。

  此时皇城正门外,几百太学生汇聚宫门前,为首一人正大声朗读“讨曹王檄文”,历数王安石和曹斌的罪过。

  “檄文”中指责最多的就是王安石改革科举的举措,也夹杂着变法给百姓造成的危害。

  太学生们见很多百姓赶过来围观,甚至三司两院的低级官吏也走出宫门看热闹,心里越加激愤。

  为首太学生瞥见李清照也在宫内官吏的人群中,并惊讶得看着自己,嘴角微微一翘,心里既是怨愤又是得意。

  恨她因为贪恋权势离开自己,不过她的靠山今日就要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了,而自己将成为仕林英豪……

  请收藏:https://m.bqg9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